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1章 建厂准备(2)

的人全在忙活豆苗,没人掏余村长。

余阳眼看有所恩怨的东乡村和南乡村,即将打群架,连忙冲上二楼,打开大喇叭。

“都给我停!”

大当家的话还是很管用。

现场犹如按下暂停键,就连踩人肩膀上的高手,也左右摇晃,扮起了不倒翁。

“今天不签合同,明天上户登记。”

“登记完,再统一征地。”

“外围的先撤,注意老幼。”

“谁敢闹事,埋窑坑!”

人群短暂寂静之后,外围的人们,开始倒着往后走

等外面消停下来。

余阳把登记,测量、签合同等等,丢给副乡长处理,再派六叔盯着。

随后跟乡长一起来到小洋楼书房,拿出之前参考视野中的3d鸟瞰图,制作的规划图。

地皮有了,接下来就是建厂。

600万贷款,看似很多。

其实对农业公司来讲,即便余阳搞了二十多年工程,可以从各方各面抠搜,却依旧不够。

因为5000米x5000米的地皮,至少要修建10条十米宽的路,才能确保塑料大棚的蔬菜,可以装车运出去。

咱不造沥青路,也不用水泥路。

只用三合土夯实,5000米x10条x10米宽,道路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

算上路沟,假设每平方造价10块钱,至少需要500万。

如果采用沥青路,每平方造价180块钱,四舍五入一个亿。

不然为啥叫‘金桥银路’呢。

因此余阳想起了隧道窑里面的铁轨。

如果换成铁轨,再设置电动轨道车

自家只需铺设5000米x10条x1.5米宽,约5万平方米的路基,再采购一批废弃钢轨和被淘汰的电动机车,就能搞定厂区运输问题。

总花费不会超过200万。

并且还很时髦。

因为这叫‘机械化塑料大棚’!

余阳拿起大哥大,联系县主管。

“领导,我要5万米的废弃钢轨,再采购三台电动机车。”

“你要这做什么?”

“如果您帮我把路修了,我就不要了。”

“小余,私人无法铺设钢轨。”

“我们是厂区内部使用。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