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6章 打秧子(3)

亩的场地,经过大嫂的精心布置,再次发生巨大变化。

地面铺着花砖小路,四周围着竹制篱笆。

远处垂着葫芦藤、黄瓜藤、丝瓜藤,近处种植着一片片茄子、西红柿、青红辣椒

另有驴拉磨、手推磨、石碾子、豆腐作坊、豆皮晾晒区、干面条晾制区

若非十里营北侧为了避免黄河溃堤,不让开渠挖河,或许还会出现小桥流水人家。

而条凳方桌,便设置在三条花砖小路的两侧。

等全村人到齐,从砖窑赶来帮忙的二嫂、三嫂、四嫂等等,打开各自负责的土灶,盛装一盘盘美食,再让村里小伙端去上席。

负责统计人数的余瘸子,粗略数数人头,拿起小喇叭,“开席!”

156个壮汉率先端起大碗酒,“恭迎老寨主归家!”

“老债主?”

老余脸色一变,格外心慌。

扭头看向自家的独苗苗,“咋这么多?”

“今后还会更多。”

“???”

余阳只以为老余问壮汉人数,随口回上一句,继续翻看礼单。

乡书记200

乡长100。

副乡长100。

招商办主任100。

“奇怪,乡里怎么忽然有钱了?”

“你不知道?”六叔凑到身旁,“乡里搞了个乡办企业,主要面向高速上的优质客户,就像保温盒盛放的豆苗,批发价2元,哪怕拉到京城,顶多卖5元,但在高速上,15元起步。”

“这也太黑了吧?”

六叔挑挑眉,“你没吃过火车上的盒饭?”

“”

吃喝到晚上九点。

洗尘宴终于散了席。

余阳带着老余、余妈、家政张老师,来到停车场的东侧。

这里的民舍,用于安置壮汉,清一色的四室两厅一厨房,外带五十平方的小院,以及一个旱厕。

虽然暂时没有铺设排污管,也没集体供暖,但条件肯定远超以前的宅子。

来到客厅。

椅子凳子、床铺橱柜,均采用钢管和钢板焊接而成,然后铺上木板或三合板。

“这是公司集体供应,如果不喜欢,就退回去,再置办自己喜欢的。”

余阳叼着烟,眯着眼,掏出特意准备的皮夹子,数出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