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58章 很难让人不崇拜(1)

古斯塔夫详细解释了他们一开始为什么会选用省力滑轮组吊运炮弹,而非电动机——

这并不是偷工减料,实在是炮管升降太慢,导致其他并行的环节加快了也没用。

其他活先干完了,也得眼巴巴地干等着,等炮管慢吞吞放平,才能操作后续环节。

但现在鲁路修提出了新的场景,新的需求,这些问题就值得商榷了。

鲁路修斟酌了一会儿后,点评道:“你们之前已经有所准备,那倒是不错,省了很多前期工作。只不过现在情况和需求有变,我们要的不再是跨海峡炮击对面的城市。而是灵活部署、近岸阻止敌方战舰的炮击。

所以,大仰角功能倒是可以省略了,俯仰机也可以极大简化。我们仍然只需要和战列舰上一样,最大仰角20度左右就行。射程指标也可以极大放宽,从46公里缩回30公里以内就行。

这种情况下,你们能不能造出‘可以不用把炮管放平回水平角度、直接在10度或者20度仰角下就装弹’的装填机?因为如果能省掉放平炮管、再重新扬起炮管这个最费时的环节,射速就能极大提升了。而扬弹环节加入电动卷扬机的话,也能比人力滑轮组快得多。”

鲁路修一边说,一边还在草图上用铅笔写写画画,作些示意。

饶是古斯塔夫非常专精本业,也不由看得心驰神往。

且不论这位上尉的细节设计能力如何,至少他对技术方向的指导是非常精准、远见的。

他能轻易看出问题的瓶颈症结所在,然后尽量利用手头现成的资源,围绕着短板弥补。

这种技术项目统筹能力,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古斯塔夫稍稍评估了一下,又神色肃然地拿起电话请来专业的项目经理、核心工程师,大家一起讨论了一番,才得出一个结论:

“鲁路修上尉,您的意见确实有可能做到,也能让开火速度提升数倍!不过这么做也有一些难点需要解决,还有一些不可避免的代价。”

鲁路修:“先说代价吧,我想应该都能接受。”

被喊来的技术负责人便一条条列举:“舰炮的身管寿命一般在200~300发,然后就会炮膛烧蚀精度下降。改为列车炮后,原本射速下降,炮管冷却环境变好,可以精度射800炮。现在重新提速了,寿命会再次缩短回300发”

鲁路修:“这些都无所谓,这都是成本问题,相比于战果和胜利,钱的问题就不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