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数据流,每秒处理着超过百万级的事务请求。
“默总,过去14天,''渡河''erp系统全球平均事务处理成功率100%,未发生任何p1级(最高级别)故障。
特别是在欧洲区周二上午的订单高峰时段,系统承受了每秒12.5万次的交易请求,表现完全符合预期。”
“高斯数据库集群平均响应时间保持在0.8毫秒以下,资源利用率稳定在65%的健康水位。
我们在北美区域进行的灾难恢复演练显示,全数据中心切换时间已缩短至127秒,比原oracle系统快40%。
这个数字意味着我们不仅实现了替代,更实现了超越。”
“所有核心业务模块,包括财务、供应链、生产、销售,均运行在自有系统上。
海外业务切换平稳,用户无感。
我们监测了全球客户服务渠道的反馈,没有出现任何因系统切换导致的业务异常报告。”
it作战室内,各技术小组的负责人轮番汇报,声音平稳,数据确凿。
墙上的oracle标识被打上了一个红色的叉号。
这是一个在全球数据库市场占据43.7%份额、在金融行业核心系统占有率高达89%、在全球企业级软件市场年收入超过400亿美元的科技巨兽。
陈默坐在指挥席上,目光扫过每一项关键指标。
他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看起来非常放松。
但作为技术负责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场胜利的来之不易。
oracle的数据库产品之所以能统治全球市场数十年,靠的不仅仅是先发优势。
其核心的rac(实时应用集群)技术、高效的缓存机制、成熟的优化器,以及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构建起了极高的技术壁垒。
更不用说与之绑定的exadata一体机、weblogic中间件等全套解决方案,形成了一个几乎封闭的生态系统。
一家企业一旦选择了oracle,就像是踏上了一条单行道,转换成本随着时间推移呈指数级增长。
这两周,他的团队几乎寸步未离这间作战室,时刻紧盯着系统的每一点细微波动。
行军床角落还堆着几条未来得及收拾的薄毛毯。
墙角的垃圾桶里塞满了空的红牛罐子,见证着这个团队过去14个昼夜的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