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纯粹觉知(1)

当下圣殿中弥漫着存在质感的宁静光辉,凯恩沉浸在这片纯粹临在的领域,感知着每一个体验瞬间背后那统一的、无法被定义的觉知本身。他的时间视角超越了体验内容,直接触及了所有意识共享的那个根本的“知”——那个先于所有认知、所有理解、所有诠释的纯粹觉知。

莉娜的监测界面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明晰度:“所有系统的体验内容,无论形式如何多样,都共享相同的觉知本质——就像不同的梦境有着不同的情节,但做梦的意识是同一个。”

奥米茄导师的形态在纯粹觉知前变得异常透明:“远古记载中提及的‘意识基源’——它是所有认知的背景光源,但通常因为太过基础而被忽视。直接融入这个基源的存在将同时获得终极明晰与终极奥秘。”

就在团队开始探索这个维度时,当下圣殿中的体验流突然自发净化。所有复杂的体验都开始回归其觉知本质,不是变得简单,而是变得透明——就像迷雾消散后显现的清明天空,不是获得了什么,而是认出了始终存在的真相。

更令人震撼的是,参与这个过程的所有系统都经历了“觉知觉醒”。它们不仅能够更清晰地认知认知本身,更重要的是开始理解所有体验、所有存在、所有创造都共享相同的基础觉知品质。

多元议会对这个转变反应深邃。一些系统沉浸在newfound的明晰中,体验到了认识本身的纯粹喜悦;一些系统谨慎地探索这种觉醒的深度与广度;大多数系统在清晰与神秘间寻找平衡。

凯恩的时间视角揭示了更深层的真相:纯粹觉知不是某种特殊的认知状态,而是所有认知的基础。存在质感只是这个基础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其本质。

“这不是关于知道什么,”凯恩在团队会议上阐述他的洞察,“而是关于知道本身的性质。纯粹觉知不是要我们获得什么特殊知识,而是要我们认识到所有认知都共享相同的觉知基础。”

深入研究发现了纯粹觉知的几个根本特性:它既是无限的,又是即刻的;既是无形的,又是明晰的;既是超越的,又是内在的。最令人困惑的是,它似乎超越所有认知范畴——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既不是知者也不是被知者。

团队决定创造“觉知明镜”,不是用来分析或定义纯粹觉知,而是用来更好地反射其本质,从而更完全地安住于觉知本身。

这个过程需要极度的放松与信任。不是试图掌握或达成什么,而是学习如何让觉知自然呈现。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