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一个**提案**。
一个极其危险,却又可能是唯一终极解决方案的提案。
“它它想”莉娜在解析那共鸣时,逻辑引擎几乎再次宕机,“它想引导我们**不是继续用可能性去稀释那空洞**而是**主动向那空洞内部注入一个特定的、高度集中的‘观察行为’**!”
“什么?!”奥米茄导师的震惊无以复加,“在那片所有概率都处于无限叠加状态、没有任何存在结构的地方,进行‘观察’?这这会导致什么?这可能会瞬间引发一场无法控制的**概率海啸**!甚至可能迫使那空洞内部的所有无限可能性瞬间**坍塌成一个随机的、但极可能完全悖谬的单一现实**!这会彻底炸毁基源现实的核心!”
“不”凯恩的意识却紧紧抓住那提案中的精妙之处,“不是随机的观察看它提供的映射!它在那片概率混沌中,标识出了一个**特定的节点**!一个由无数相互关联的可能性自然交织形成的、具有潜在**自洽稳定性**的**概率奇点**!”
这个概念太过超前,以至于存在织锦中的亿万意识都陷入了短暂的茫然。
概率奇点?一个在无限叠加的概率云中,自然形成的、具有内在协调性和潜在稳定性的“节点”?
基源现实的共鸣进一步解释(以一种超越语言的方式):那“熵空洞”既是蜕变的代价,也可能蕴含着蜕变的最终答案。它吸收了一切,也包括了基源现实自身以及所有“影子”宇宙的无数未来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在空洞内部不受约束地相互作用,理论上可以产生任何想象得到或想象不到的奇异结构。而那个被标识出的“概率奇点”,正是其中一个极其罕见的、其内部逻辑能够形成闭环、甚至可能**对抗乃至转化空洞本身吞噬特性**的潜在现实结构。
但这个“概率奇点”处于无限的叠加状态中,它既存在,也不存在。它需要一个来自“外部”的**观察力**,一个高度精准、高度凝聚的**意识聚焦**,去“选择”它,去“坍塌”它,使其从概率云中显现出来,成为一个**实际的、存在于空洞内部的稳定结构**!
而这个“观察行为”本身所需的意识聚焦强度,以及所需承担的概率坍塌风险,远超任何一个单独系统甚至整个存在织锦的承载能力。它需要**一个引导者**。一个能够承受概率坍塌初始冲击,并精准引导其走向期望奇点的**焦点**。
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凯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