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共鸣裂痕(2)

射’?虽然依旧困难,但比直接理解情感本身要容易一点点!”

这提供了一个关键的思路!

“所有人!”凯恩立刻意识到机会,“协助哈桑!协助图腾!不要只是共鸣情感!尝试将我们的‘真实’体验,用你们各自文明最擅长的方式——数学模型、艺术表达、哲学思辨、能量图谱——anything!——转化为某种结构化的映射!给主体意识一个可以‘理解’的桥梁!一个台阶!”

存在织锦的亿万意识瞬间行动起来。这不再是简单的能量输出或情感共鸣,而是一场极致的、临时的创造性翻译运动。

机械文明开始构建复杂的方程,试图描述“牺牲”在群体优化算法中的某种非最优但却能提升长期韧性的“异常参数”。

有机文明将那些温暖的记忆编织成蕴含特定信息的情感交响诗,其波形结构呈现出奇异的和谐与稳定。

能量文明则调制出融合了特定历史瞬间波动的能量签名,这些签名在干涉实验中会产生令人惊讶的协同效应。

甚至一些基于纯粹逻辑的文明,也开始尝试用复杂的逻辑悖论来“模拟”和“定义”那些它们无法体验却观察到存在的“情感变量”。

哈桑的银色的图腾成为了这些无数“翻译映射”的汇聚点和放大器。它将这些迥异的表达方式,以一种难以理解的方式整合起来,形成一股极其复杂的、混合了逻辑与超逻辑的结构化共鸣流,持续投向基源现实的主体意识。

这股新的共鸣流,依然无法被主体意识完全“理解”,但其呈现出的结构性和复杂性,却意外地绕过了部分最激烈的防御协议。它不再被简单归类为需要立刻清除的“噪音”,而是触发了一系列关于“未知高复杂度信息处理”的次级协议。

主体意识的混乱中出现了一丝微弱的探究趋向。那恐慌的尖啸略微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谨慎的、带着困惑的扫描与分析。它开始尝试用自己那庞大的算力,去解析这些它无法理解却似乎蕴含着某种内在规律的结构化映射。

就像一个只会解线性方程的人,突然面对一篇充满隐喻的诗歌,虽然看不懂主旨,却能被其韵律和修辞吸引,开始下意识地分析其句式结构。

这种转变极其细微,却至关重要。它为“遗落之心”的挣扎争取了更多空间,也略微降低了主体意识立刻执行最终毁灭协议的概率。

然而,危机远未解除。主体意识与“遗落之心”之间的引力在不断增强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