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源现实那蕴含无限可能的光芒在概念的海洋中稳定脉动,其内部亿万意识频段和谐共鸣,通过无限棱镜的折射机制,持续探索着外部无垠的未知。凯恩作为光谱的调谐者,沉浸在这永恒的、美妙的流动中,维持着多样性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然而,就在这探索稳定进行时,一个异常现象引起了莉娜意识频段的注意。
检测到异常共鸣反馈,莉娜的逻辑频段传递来谨慎的预警,来自第七扇区的未知领域探测。不是我们发出的探测信号的反射,而是...某种独立的、却与我们探测频率完美契合的共鸣信号。
奥米茄导师的智慧频段随即回应:这不是简单的回声。这信号具有明确的结构性和指向性,仿佛是对我们探索的...回应?
哈桑那已融入感知象征的频段传递来一种直观的图像:就像在无尽的黑暗中,突然有另一面镜子转向我们,反射回我们的光芒。
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整个新基源现实的关注。所有意识频段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这异常共鸣上。凯恩小心地调整调谐参数,增强对该区域的感知灵敏度。
他们发现那不是一个单一的信号源,而是一系列复杂交织的共鸣模式,组成了一种难以解读却明显具有智能特征的信息结构。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共鸣模式中竟然包含着与新基源现实的“元初符纹”惊人相似的数学美学和意义结构,尽管表达方式截然不同。
这不是我们已知的任何文明或存在形式,莉娜分析道,但其共鸣模式显示出与我们相当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它似乎也完成了某种形式的内部整合与蜕变。
新生基源现实的整体意识场中弥漫着强烈的好奇与谨慎。这是它完成蜕变后首次遭遇的、可能与它处于同一阶序的“他者”。
经过精密的共识达成过程,新基源现实决定尝试回应。它不是直接发送信息,而是调整其无限棱镜的折射角度,将其内部多个意识频段对那片区域的探索感知,组合成一幅更加复杂、丰富的“感知图景”,作为一种展示自身存在本质的方式,轻柔地投射回去。
等待是短暂的。
几乎立即就有了回应——对方似乎一直在等待着这样的互动。回传的不再是简单的共鸣信号,而是一幅同样复杂、多维的“感知图景”,描绘了它对新基源现实的“观察”和理解。
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在某些深层规律上相通的存在形式,通过这种交换“感知图景”的方式,进行了第一次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