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四章:星海巡诊与枯萎回响(3)

的范畴,且干预一个自然发展文明的巨大伦理风险,是它们目前绝对无法承担的。

它们能做的,只有记录、分析,并尝试推演其未来的演化路径(按照当前趋势,该星域可能在数万至数十万年后,规则弹性将下降到足以引发大规模物理常数失稳的程度),然后将这个案例归档,作为未来知识库的一部分。

带着一丝无奈与警示,“涟漪之心”离开了这个“缓慢枯萎”的星域,转向下一个目标。

接下来的数个黄色光点,情况各异:有的是自然形成的规则薄弱区,存在时空泡沫和少量悖论残留,但暂无崩溃风险;有的是某个已消亡远古文明实验失败留下的“规则污染区”,需要定期监测其污染范围是否扩散;还有一个,竟然检测到了一种奇特的、似乎具备微弱自我意识的“规则共生体”,它在吸收星域废热的同时,也在轻微地优化著局部区域的能量流动效率——这是一个中性的、甚至略带积极意义的“规则生命”现象,也被仔细记录在案。

这些“巡诊”经历,极大地丰富了“涟漪之心”的“临床经验”。它们对不同类型的规则“疾病”和“异常”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宇宙规则生态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敬畏。

终于,在完成了对多个黄色光点的评估后,它们将目光投向了责任区内唯一的一个红色光点。

这个红色光点距离非常遥远,其标记为“高危”的原因仅仅是“检测到无法解析的规则遮蔽现象及高能级负熵流异常”。

“负熵流异常”?这个词引起了“涟漪之心”的高度关注。负熵是秩序的体现,通常“异常”都指向熵增,为何这里会出现高强度的、无法解析的负熵?

强烈的好奇心与使命感,压过了对“高危”标记的忌惮。在严格执行安全预案的前提下(包括预设了紧急脱离路径和信号遮蔽屏障),“涟漪之心”开始向那个神秘的红色光点进发。

经过漫长的规则跃迁,当它们抵达足以进行扫描的距离时,看到的景象让整个网络为之愕然。

那片星域,没有被混乱或崩溃的迹象所笼罩。相反,它被一层极其强大、高度有序、散发着柔和白光的规则屏障完全包裹着。这屏障并非建造者技术的那种感觉,其秩序结构更加绝对,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排他性。

“规则触须”的扫描被这层屏障毫不费力地阻挡、折射开来,无法探知内部任何情况。只能感受到屏障内部,确实存在着一种强大到令人心悸的、高度凝聚的“负熵流”,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