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卷 第51章 大旱年,知识青年下乡(2)

这么算下来,李青山给的这个信封,价值远超那三十块奖金。

不过,王卫国暂时不打算用这些票。

家里现在人人都有新衣服穿,缝纫机倒是不急。

更主要的是,前脚才刚买了三辆自行车,这后脚要是再添手表、缝纫机这样的大件,实在太扎眼了。

在赵家村吃过的亏,他可没忘。

做人,还是得低调点。

这次剿匪,连山大队下辖的几个村子,凡是派了民兵的,多多少少都得了锦旗和奖励,一时间光荣得不得了。

唯独赵家村,不仅什么都没有,还丢了个大脸。

王卫国他们进山那段时间,赵全安和陈翠花被拉到镇上,挂着牌子游街批斗。

赵家村的脸,算是彻底被丢尽了。

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连山大队也终于忍不了了。

现在赵家村的村长、支书、生产队长,全都被撤了职,由大队直接空降了干部过去。

不仅如此,村里每家每户,晚上都得去祠堂上思想教育课,学习文件,自我检讨。

这下,赵家村的人,心里更恨王卫国了。

在他们看来,要不是王卫国,他们村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但他们现在也没工夫来找王卫国的麻烦。

因为天,真的旱了。

从八月开始,一连一个多月,天上愣是没掉下来一滴雨。

河里的水一天比一天浅,田里的土地,干得裂开了一道道口子,像是张开的大嘴。

地里的庄稼,叶子都打了蔫,眼看着就要枯死。

为了保住收成,赵家村的人,只能天天挑着水桶,去几里地外的河里挑水浇地,一个个累得像狗一样,哪还有精力去想别的。

王卫国在沈家村,日子同样不轻松。

沈青青刚怀上,正是需要养胎的时候。

王卫国哪舍得让她去地里干活。

他把家里的活全包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推着他的二八大杠,车子两边各挂两个大水桶,跟着沈富国他们一起去河边驮水。

沈家的地,被分在离河最远的一片,来回一趟,就是七八里路。

王卫国仗着年轻力气大,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每天都是最后一个收工,回来时,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沈家村的村民们,看着王卫国,心里是越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