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r型策略人还这么少啊”向山的思维方式就是起手嘲讽。
但甚至都不需要陶恩海说话,“狂热”的自己——亦或者来自约格莫夫的天赋直接在脑内说道,决定种群数量的可不是生育策略,而是生态位——更准确的说,是其生态位的宽度、质量和稳定性。rk策略只是物种用来占据生态位的工具而已。在大地上泛滥成灾的k型策略物种,以及濒临灭绝的r型策略物种,都有数不清的例子。
这个世界能给“绿林”这种团体空间只有这么大,占据主流的官府与侠客都不会容忍他们。
我猜陶医生的意思应该是
“r型策略的物种演化会倾向于缩小体型和简化身体结构这并非绝对,而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显著趋势——绿林的演化也是奔着这个方向去的,他们在扩张的同时,也在丢失什么东西。”向山反问道,“你是这个意思吗?”
陶恩海有些惊讶:“看起来你比三百年前通透很多,真是让人意外。确实,这也是卓莫尔提供的资料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与后世绿林相比,“梁山泊”所掌握的技术,更接近原始的“共识疗法”,包括了完整的“记忆采集”、“混淆”、“包装”与“注入”,一整套流程。
而绝大多数绿林——比如现在在地球的绿林,已经将这套技术极大简化了。很多绿林甚至连记忆采集流程的算法、参数都丢失了,就只剩下常规的“采集记忆信息”+“压缩算法”。
如果将这视为一种“演化”,那倒是可以称作日常语境中的“退化”。但绿林的这种演化,其实没有减弱绿林团体那流毒无穷的生命力。
大部分情况下,“退化”是在提升种群整体的生存能力。
“梁山泊”所保留下来的部分,是基于古代医疗环境开发的技术,作用是强化团体内个体的精神稳定性以及术后生活质量。
对于“绿林”这个群体来说,这一部分倒确实是可以精简掉的。
“‘梁山泊’对‘采集记忆’与‘交换记忆’更为看重。整个大寨是通过相同的算法相同的参数进行记忆采集的,选取记忆的过程完全交给机器,不允许有任何的改动——按照卓莫尔探听到的历史,‘梁山泊’之前的内部火并,全都是来自技术人员对记忆采集流程参数的微调——任何调整,都会引来大寨的内部分裂,久而久之,大寨的头目便禁绝了这种行为。”
“那个大寨不止会定期采集全寨绿林的记忆汇入集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