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得凹陷进去,烫金的字体剥落下来,像他此刻剥落的信心。
他想起三个月前对着媒体记者放的狠话:“谭越?不过是个拍情感片的,懂什么科幻?他知道火星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吗?”
现在那些话像回旋镖,带着呼啸的风声,狠狠扎进他的心脏,疼得他喘不过气。
他颤抖着手点开社交媒体,#红色星球扑街#的话题已经冲上热搜第十七位,后面跟着个刺眼的“笑”的标签。
网友们的评论像淬了毒的针,密密麻麻扎进他的眼里:
“特效确实牛,火星地表的细节能看清石头纹路,但看完像吃了顿全是添加剂的快餐,撑得慌却没营养,现在还反胃。”
“对比星际穿越才知道,好科幻不是看飞船多炫、爆炸多响,是看能不能让人掉眼泪。我妈看星际穿越哭了三次,看这个全程玩手机。”
最扎心的是条来自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工程师的评论,获赞量已经破万。
“作为参与过火星车项目的工程师,负责任地说:火星大气密度计算错误,沙尘暴的物理形态完全不符合观测数据,连最基础的设定都偷懒,还敢吹‘硬核’?建议科林导演先补补行星科学导论。”
科林瘫坐在意大利进口的办公椅上,真皮座椅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办公椅的滚轮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像指甲刮过玻璃。
为了抢在与星际穿越一起上映,他把后期制作周期从六个月压缩到三个月,特效团队通宵赶工,程序员累得在电脑前流鼻血。
剧本漏洞用“宏大场面”掩盖,逻辑硬伤靠“观众看不出来”自我安慰。
影帝的台词被改得前后矛盾,气得老戏骨摔了剧本
当时他还得意地对制片人说“观众只看特效,谁在乎剧情”。
现在才明白,观众要的从来不是炫技,是能装进心里的故事,是能让他们记住的人。
办公室门外,年轻的场记艾米抱着文件夹,吓得大气不敢出,后背紧紧贴着冰凉的墙壁。
门板传来的震动让她手里的文件夹都在抖,塑料夹页发出“咔啦咔啦”的轻响,里面是红色星球的补拍申请。
特效总监昨天刚提交的,说有三个镜头的物理逻辑错误太明显,比如飞船着陆时的反冲力计算错误,明眼人一看就假,必须重拍。
“还不是自己急功近利。”艾米在心里嘀咕,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文件夹边缘,把塑料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