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番外(六十七)(1)

两人继续往前走,很快到了古阳洞。

洞窟不大,但四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密密麻麻。

陈子瑜拿出速写本,蹲在地上,对着一尊高约十厘米的小佛像画起来。

这尊佛像盘腿而坐,双手结印,眉眼弯弯,像是在微笑。

“你看这尊,”她头也不抬地说,“虽然小,但细节一点都不含糊,衣褶的纹路,还有莲花座的花瓣,都刻得很清楚。”

谭越蹲在她旁边,看着那些小佛像。

有的佛像已经有些风化,面部模糊,但依然能看出当时工匠的用心。

洞窟中央的主佛高约三米,神情庄严,左右两侧的佛像,衣袂飘飘,仿佛下一秒就要乘风而去。

谭越想起早上看的攻略,“历时二十多年才完成,这么多小佛像,得花多少功夫啊。”

“肯定是很多工匠一起做的,”陈子瑜放下铅笔,揉了揉手腕,“你看这些小佛像,风格虽然差不多,但细节上还是有区别,有的线条硬朗,有的柔和,应该是不同的工匠刻的。”

从古阳洞出来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古阳洞是石窟中开凿最早的洞窟之一,里面的碑刻最多,“二十品”中有十九品都在这里。

陈子瑜对书法感兴趣,在一块刻着始平公造像记的碑前停了很久,指尖轻轻划过碑上的字迹:“这碑体真好看,笔划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

谭越凑过去看,碑上的字迹虽然有些磨损,但依然能看出笔画的走势,横画挺拔,竖画刚直,撇捺舒展,确实有股豪迈之气。

他拿出手机,查了一下始平公造像记的背景,念给陈子瑜听:“这是古代时期的作品,是为了纪念始平公而刻的,书写者是朱义章,据说他的书法在当时很有名。”

陈子瑜点点头,又拿出速写本,把碑刻的部分字迹临摹下来。

阳光透过洞窟的洞口照进来,在碑刻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的头发被风吹起,落在速写本上,谭越伸手帮她把头发别到耳后,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耳垂,陈子瑜脸颊发红,随即又若无其事地继续看碑刻。

过了伊阙桥,就到了东山石窟。

东山的洞窟比西山少,但更幽静,游客也不多。

两人沿着石阶往上走,路边的树木枝繁叶茂,挡住了大部分阳光,偶尔有细碎的光斑落在石阶上。

“前面就是看经寺,”谭越指着前面的洞窟,“攻略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