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章 叫我名字就好(2)

自然的动作,心头掠过一丝异样。

这老干部式的关心?

“谢谢。”她笑着回应。

赵廷文吃了几口后,像是闲聊般,状似无意地开口,话题却巧妙地引向了工作边缘:

“下午的会,你准备得很充分。”

这是肯定。

方允放下筷子:“应该做的。”

赵廷文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深沉的审视,但并无压迫感:“思路清晰,要点精准。不过”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

方允立刻凝神,心知这“不过”才是关键。

赵廷文又给她碟子里添了一块嫩滑的蟹粉豆腐,动作依旧自然流畅。

然后,他才缓缓开口:“在组织内,尤其是面对跨部门协调,有时候,‘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他抬眼,目光平静地看着方允,仿佛在传授某种经验之谈:

“比如,今天会上,你提到的‘权稳定性’作为风险量化指标,这本身没错,数据支撑也很扎实。”

他又为她添了一筷子时蔬,继续说道:

“但下次,在领导小组层面汇报时,可以将这类词汇,转化为‘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潜力’,更具建设性的表述。

重点落在‘我们如何通过法律框架设计,协助伙伴共同应对这些挑战,提升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

他的声音不高,语速平缓,像是在分析一个客观问题:

“这样,既能达到风险提示的目的,又不会让在座负责对外事务的同志感到被针对或难堪。他们后续推进协调工作,也会更顺畅。”

方允心中豁然开朗!

她下午的发言,从专业角度无懈可击,但确实忽略了组织内特有的语言艺术和部门间的微妙平衡。

赵廷文这番提点,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他不是否定她的专业,而是在教她如何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内,更有效地运用她的专业,让她的意见被更顺畅地接受和执行。

这比直接告诉她“你哪里说得不好”要高明得多,也受用得多。

“明白了,谢谢赵员长提点。”方允这次的道谢,多了几分真诚和领悟。

她看着碟子里他夹过来的菜,忽然觉得眼前的男人,似乎也没想象中那么冰冷。

赵廷文微微颔首,不再多言,仿佛刚才那番至关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