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春风巷。
八一电影厂的司徒辉来得突然,离开得也很快,这边就等着林有成写完战争子午线的剧本。
时间很平静,在这个平静的院子里面,林有成开始写剧本,桌上放着的德城日报的报纸上并没有出现漂亮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仅几秒钟后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的消息,等到四月,春风巷子里的人也不会知道北方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出现严重核泄漏。
一切似乎都是那般平静,平静到没有人注意到1986年是那个特殊时期结束十周年,同样也是伤痕文学启动的新时期文学的十周年,可即便如此,国内文坛上还出现了特别的事。
林有成发表了战争子午线这篇,而贾平洼则是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浮躁,写了一条河上的故事,莫唁则是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那一篇惊艳的中篇红高粱,还有李沙令的夏夏在学校、赵丙坤的长篇慈禧西逃,陈钟实的中篇初夏、王宝城的人韵、沙炻的夏夜静悄悄、韩起的青青的竹
当然,还有路垚那篇被当代杂志社拒稿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在花城杂志上发表。
林有成看着花城杂志上的那篇平凡的世界,他很清楚地知道现在发表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和书名一样平凡,现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认可,一直要等到1989年出齐了第三部,并在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才获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林有成个人是非常喜欢平凡的世界这篇,他知道现在文坛对于路垚的这篇平凡的世界评价并不高,有很多不好的声音。
林有成放下手上的花城杂志,去看了在文汇报上他为路垚的这篇平凡的世界写的一篇评论文章。
“路垚笔下的平凡的世界人物以及情节都刻画的很真实,是以朴实的语言与真实的感受来见证平凡生活中的平凡的信仰与人生,在艺术手法方面平易简洁,语言通俗晓畅,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明确清楚,主题含义浅显易懂,对于现在一些文学评论认为平凡的世界太过陈旧,可能有失偏颇。”
“要知道文学是时代的产物,不只是在创作论的意义上,在接受美学的意义上更是如此。平凡的世界不合的是文学变化革新潮流的时宜,合的是当时社会变革现实的契机。虽然说现在文学艺术处于急剧的变革中,文学创新的渴求牵引了文学共同体的注意力,文学自主性思想也影响了文学在创新性上的任性发展,文学探索促进中国文学艺术水准迅速提高,在一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