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十章青雨中学白婷婷(三)(5)

校史馆开馆后,旧楼成了青雨中学最受欢迎的地方。每天都有学生来这里参观,听林砚和其他筹备组的同学讲李老师和周曼君的故事。连以前害怕旧楼的同学,现在也敢主动走进来,对着展台上的实验报告和笔记本,小声地讨论着1985年的那段历史。

我和林砚还是同桌,只是她的草稿本上再也没有画过奇奇怪怪的符号,而是写满了校史馆的工作计划——比如下个月要举办“旧楼故事分享会”,邀请老教师来讲课;再比如下学期要编一本青雨中学旧楼记忆的小册子,发给每个学生。

“你看,这是陈曦寄来的信,”一天课间,林砚把一封信递给我,“她妈妈周曼君的画在博物馆展出了,标题叫青雨的根,很多人喜欢。”我接过信,看着上面的字迹,心里暖暖的。周曼君的画终于被更多人看见了,李老师的故事也终于被更多人知道了,这大概就是她们当年坚持的意义吧。

张磊也经常来校史馆帮忙,他把地下室的电路修好了,还装了监控,这样就不用担心有人再偷偷进去了。“我爸爸说,这是他见过最有意义的‘电工活’,”张磊笑着说,“他还想来参观呢,看看我们守护的秘密。”

有时候,我们会坐在校史馆的长椅上,看着展台上的那把铜钥匙——它被放在一个玻璃罩里,旁边写着“2003年开启时间胶囊专用钥匙”。“还有八年,”林砚说,她的手指轻轻碰了碰玻璃罩,“八年之后,我们就可以打开时间胶囊,看看里面的签名和‘未来信’了。”

“那时候我们都二十四岁了,”我说,“不知道会在哪里,做什么工作。”“不管在哪里,我都会回来,”林砚说,她的眼睛里闪着光,“我答应过李老师,要守护好时间胶囊,要亲眼看到它被打开。”

我也点了点头。我想,那时候我也会回来。回到青雨中学,回到旧楼,回到校史馆,和林砚、张磊、陈曦一起,打开那个藏在地下室墙里的时间胶囊。我们会看到李老师的签名,看到周曼君的名字,看到很多陌生的名字,他们都是青雨中学的“根”。

秋天的时候,旧楼后面的梧桐树叶子又黄了,像1985年李老师画的青雨秋景一样。我和林砚坐在梧桐树下,捡了几片金黄的叶子,夹进了周曼君的笔记本里。“这是我们的约定,”林砚说,她把笔记本递给我,“八年之后,我们带着这片叶子,一起来打开时间胶囊。”

我接过笔记本,叶子的纹路清晰可见,像是时光的印记。我知道,这个约定不会过期。就像青雨中学的旧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