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零六章 你对张硕院士还是不了解啊!(2)

舆论,发酵就发酵吧,原来也不是没有遇到过。

新式飞行器一旦进入飞行测试,就必定是被外界报道出来,并引起舆论的热议。

这也是正常的。

引力飞行器受到的关注太多,视频、照片发布出来以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关注,还产生了国际级的舆论效应。

国外的网络,都有大批人在讨论着。

“有一张照片非常清晰,主体是巨大的圆环,直径估计超过二十米,下面则是一个半球,还有一大堆管道、线路。”

“有这么清晰?”

“管道、线路都是黑影,但也可以隐约看得出来,专业人士分析照片就能得到结论。”

“真的是引力飞行器啊?真是了不起,那么庞大”

“估计有上百吨吧,我看到都惊住了,没有翅膀,直接悬空,科幻感十足!”

“相当了不起的技术,但是能源是什么呢?”

“低温核聚变?好多人都这么说。”

“”

能源系统,才是国际关注的焦点问题。

引力飞行器已经确定下来,最长的视频拍摄超过三分钟,有专业的部门得到消息,只是看到引力飞行器的时间就超过四分钟。

考虑到引力飞行器的起降,飞行时间总计至少有五分钟以上,甚至会超过十分钟。

那么庞大的装置,悬空时间达到十分钟

怎么做到的?

有专业人员分析指出,“它必定拥有强大到难以想象的能源装置!”

“以目前的技术理论来看,能源装置,很可能是低温核聚变结合核转电技术研制出来的,可以源源不断提供超强电力,才能支持引力系统持续运转。”

“从照片上来看,下半部分就是能源装置,可以从外在的管道、线路,分析能源装置实现的原理”

很多专业机构都是这么看的,但找专业团队分析来分析去,也没有任何的收获。

问题的关键在于,低温核聚变是怎么实现的?

装置外在看不出来,说明没有太过于复杂的控制,最少不存在强制控制,低温核聚变很可能在内部就实现了。

但核聚变不可能在低温下持续运行。

究竟是怎么实现的?

地球另一边的决策层召开内部会议,讨论的就是引力飞行器的能源问题。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