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章 腾云-2,完善?早知如此,何必研究!(2)

然就是节能的。

反之,就有很多平白耗费的电力。

技术控制的难度主要在限制小管道之间的影响,因为小管道都是挨在一起的,而且管道内要存在磁场,让锂离子顺畅的流通,材料和制造上要求技术很高。

现在的制造是为了实验,不会用这么高端的技术和和材料,否则就需要很长时间,还需要耗费大量的经费。

在说了电力问题以后,姚启明继续说起了测试的问题,并报告了详细的数据。

张硕都听完了以后,认为已经没有问题,当即点头道,“准备实验吧!”

他说完去了一趟主实验间,查看了下各个设备后,就乘车离开了实验基地。

实验的直接负责人是姚启明,数据和其他的控制方面是薛柏坤来负责。

他们分别是基地的二号和三号人物。

张硕离开以后,实验就准备开始了,每一个参与的人都对于结果非常期待。

之前很多人就讨论实验问题,认为研究一次就会有发现。

有发现,也就代表了研究的成功。

他们是进行实验,也是验证技术理论,实验结果符合预期,就说明技术是没有问题的,下一步就可以投入应用了。

上一次实验已经研究出了增加引力强度的技术。

如果进一步研究出增大引力范围的技术,两者加在一起就代表引力技术有了质的突破。

那就像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巨型计算机’,一跃更新了21世纪的台式电脑,技术和实用性的提升是巨大的,甚至说,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另外,研究还非常的‘低调’。

他们所做的研究,可以算是‘临时起意’。

按照基地建造计划来说,现在依旧处在实验的‘准备环节’,而不是投入到正规研究阶段。

实验基地的主研究方向是,更换核材料来研究周期性引力场,并进一步解析衰变对于引力场的影响,解析基础力-弱力在新物理中的作用。

在了解信息的人看来,实验基地还处在前期的准备阶段,并没有真正进行研究,正式进行研究的标志是使用核材料。

现在没有使用核材料,研究没有得到任何上级的关注。

这种背景下,完成了如此重大的技术成果,想想就非常了不起。

“这可以算是调试设备过程中的附带成果吧?”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