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七章 竞争?呵呵。刘明坤:王院士,就是不听劝、太固执了!(4)

他们的研发去做研究,怎么想怎么感觉很过份。

潘东感到非常生气。

但是科技处的官员也有话说,你们研发了两年,到现在都没有大进展!

而且,王院士是研究smes电池,和你们不冲突!

那是更高端的技术!

smes储能设备和smes电池,就和速度超慢、个头庞大的电脑,以及现在平板电脑的对比类似。

一个是大型落后的设备,一个是精细快速的设备。

王浩的研发明显更高端。

但潘东是领域内的专业人士,他完全不相信王浩或者说任何一个团队能够研究出smes电池。

所以他认为就是上级部门,对于他们的研发速度不满,就批准了主浩的项目,还让他们提供研发资料。

这样两个团队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去竞争。

潘东最后也没什么话说,他的团队于了两年,也有足够都的经费支持。

都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还能说什么呢?

难道说竞争不过?

那岂不是自己打脸,干脆把团队解散算了。

潘东一下子也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在回到了研发基地以后,他马上着急了所有小组的负责人,铿锵有力的说道,你们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上级部门批准了组建新团队研发smes技术。

这就是对我们的研发速度不满意了。

大家都不想两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对吧?现在我们必须要打起精神了。

我们也有很大的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我们有经验,我们已经做了两年的工作,而新团队只是刚刚组建甚至还没有开始组建。

第二个优势是,我们拥有更多的资料、数据。

我们的基础设计资料,会提交给新团队,但你们都清楚,最宝贵的不是基础资料,而是试验品建成后的那些调试、修正数据的资料。

我们就是一步步的改进,一步步的提升上来的!

这两个优势下,如果我们的研发速度、成果,还比不上新团队,到时候,上级部门、其他的研究团队会怎么看我们?

想必,大家都能想想吧

潘东的一番话确实有激励作用。

梁静叶都变得坚定起来,她确实有点希望跟着王浩做研究,但谈起专业的问题,她还是非常有自信的。

他们团队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