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制冷需要大量的压缩氮气,就会占据很大的体积,总归制冷系统肯定不能在smes电池的内部。
“第三,储能线圈。我们也需要重新进行设计”
储能线圈是smes中最重要的部分,他们所制造出的储能线圈,是在科学院电工所提供的技术上加以修改,但基础依旧没有变化。
科学院电工所提供的技术,是基础的线圈环绕技术,主要是限制高磁场以实现安全性,并让线圈排列并联的形式,依靠增加线圈的数量来增加储能总量。
简单来说,效率不足、数量来凑。
smes电池,就需要缩小体积下的高效储能了,同时还要注意安全性问题。
这就是核心技术。
王浩连续说了三点,也让所有人知道smes电池研发的难度,几乎等于是开启一项新的研究。
每一个部分都要重新讨论,重新去做设计规划,而且还要攻克好多的技术难关。
王浩说完才转向了梁静叶,“我们前期,大概会是未来半年到一年,主要工作就是做各个部分的论证。这方面的工作有很多。”
“所以我需要一个助手,一个对于smes有充分了解,对于各个部分的技术,也有一定了解的人,专门做设计相关的记录、汇总。”
“同时,也需要和各个小组进行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碰到的技术问题,并对于他们解决问题的想法加以记录、想办法来解决。”
“等等”
王浩连续说了很多。
他确实是需要找个适合的助理,设计smes储电装置就够复杂了,让他在超过一个月时间里,几乎没有任何精力做其他事情。
smes电池的设计会更加的复杂,还有很多高难度技术问题要攻克。
他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去和各个小组以及团队每个人沟通,就需要一个助手来分担工作。
王浩说完看向梁静叶。
梁静叶认真的点头道,“王院士,我一定努力。”
新来的人工作都安排好。
smes研究组的人员规模近乎扩大了一倍,但smes电池的论证工作,还没有到开启的时候,他们的实验工作大部分也只是等待。
现在放电实验已经结束,后续就是不断的给实验装置储能,接下来还会和电网相连,试着在储满电能后来一次释放实验。
这是个不断循环实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