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零七章 实验的巨大进展!汤建军: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劲?(6)

,也没有想到内部放置热源,会起到这么大的效果。

2.8倍率。

强湮灭力场薄层的强度并不高,却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内部放置热源能有效提升外层湮灭力场强度。

另外,热源的能量强度越高,外层湮灭力场强度就越高。

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结论。

整个研究组也非常的振奋,迫不及待的开始下一个实验,也就是继续提升内部热源能量强度。

他们所使用的热源,简单来说就是电力发热,只要有效提升电力输出功率,就能让内部热源强度继续增大。

第二次实验就在两天后,实验和第一次的区别,就只是提升了电力输出功率。

等实验结束以后,新的数据出来了。

刘云利报告说,“反重力场温度730摄氏度,内部反重力场最高强度0.39;湮灭力场薄层强度4.3倍率!”

他说着深吸一口气,继续道,“这已经是极限了。”

“如果再提升热源能量强度,内部有些装置就会融化,热源的导线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他说的是一阶铁导线的‘电阻’。

当导体温度升高的时候,电阻也会不断升高。

即便是再增加电力输出功率,因为导线的电阻大大增加,电子功率的输送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虽然实验碰到了技术上的天花板,但每个听到报告的人都非常激动,他们只是在成立内部放置了热源,就把反重力场强度提升到了0.39,而外层湮灭力场薄层的强度则达到了4.3倍率。

这个数据还超过了国际湮灭理论组织的设备强度。

王浩没有仔细听数据,因为他早就知道了,他脑子里都在思考着数据跳转的问题。

就像是向乾生的形容,“就像是充能”。

这个‘充能’的速度还非常快。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可能,伴随着内部热源对场力不断的‘充能’,就可以释放出f射线?

可以试试!

王浩马上交代道,“准备下一个实验。在螺旋磁场设备外层做一个f射线的激发口。”

“——??”

刘云利听罢有点发蒙,明明是研究反重力场和内部热源的实验,怎么突然就转到了f射线?

汤建军直接问了出来,“我们不是研究内部热源和场力的关系吗?”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