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四章 超级雷达技术!你们不重视,我们还不能重视?(4)

‘技术成熟’的另一部分,就是升阶材料的研发。

有了容器技术和材料两方面的基础支持,到时候,再去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绝对是事半功倍。

就像是超导储能技术、超导电池的研发,只要不存在难以跨越的技术难关,研究制造就不需要太长时间。

研究,正式开始。

王浩召集人手成立了十几人的研发小组,他担任研发小组的负责人,汤建军则是研发组的特邀专家兼任副组长。

这代表了对于汤建军的重视。

虽然汤建军有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实际上,放在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要担任技术组长也不容易。

因为,人才太多了。

何毅是研究中心的主任,参与了一系列湮灭力场技术研究,还以此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绝对要比汤建军有地位。

研究中心还有好多其他的人才。

比如,材料组的赵家盛,原来就是超导材料领域的顶尖学者,在科学技术大学担任三级教授,能算的上是‘储备院士’。

黄宏军,量子物理方向的学者,代表国内专家团参与过欧洲粒子对撞实验,并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后来加入研究中心的学者,每一个都有一定的名气,各自领域的能力水平并不比人差。

不过,汤建军是专业对口。

他是核磁专家。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也有核磁专家,但磁力设计研究方向上,就赶不上汤建军专业了。

汤建军研究了十几年的托卡马克装置,对于电磁、磁场领域的设计,不是一般学者能够相比的。

在成立了研究小组后,王浩也建立了科研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横向反重力场内置磁场发生设备制造强湮灭力场(难度:a)。

灵感值:0。

“a级,还不错。”

“这个研究相对容易,只是布置磁场,能建立任务说明研究是可以完成的,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设计了。”

王浩带着思考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会议的核心就是说明研究内容,让几个核磁领域的专家去讨论内置磁场的设计方案。

后续,再慢慢改善、修正。

这就是研究方向。

新的研究核心是汤建军以及其他核磁领域的专家。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