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颗粒性材料取得巨大突破!(4)

当然,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也是很不容易的。

即便一直到现在,科技部门也只是决定‘积攒理论技术储备’,有了充足的理论技术储备以后,才会正式开启可控核聚变的论证,再下一步才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

现在才只是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工作是保密性质的,也只有国内顶尖的学者才有机会参与,十一个院士、几十个教授组成的团队,就一起去了f射线实验基地。

f射线,是绝对保密的技术。

f射线实验基地也没有列出‘f射线’的名字,一些牵扯到高保密性的设备都是被禁止参观的。

学者团考察的目标是‘可控核裂变反应堆’。

核裂变反应堆当然是可控的,但‘可控核裂变反应堆’的技术基础不一样,控制方法是利用强湮灭力场以及内部的反重力场,创造限制高强反应的环境,再加上其他辅助设备,就能把反应牢牢限制在狭小的区域,同时,降低反应速度以及对外释放的热量。

学者团对‘可控核裂变反应堆’非常感兴趣。

每个人看到中心的精密设备,了解到相关的技术以后,都忍不住感叹,“这就是控制核聚变的容器!”

“怪不得让我们过来看,有了这个容器,再加上托卡马克环形装置,核聚变控制就有了完善的技术。”

“最大可控能量强度是多少?”

“能实现动力输入吗?”

好多学者问起了设备的参数,知道详细的信息以后,他们也针对性的讨论起来,“这个参数要控制核聚变,还是差很多”

“即便是对核聚变进行控制,爆发的能量强度最低也超过二十倍!”

“内部反重力场减低粒子活跃度,外层湮灭力场湮灭能量,但也是存在极限的,也必须搭配更好的隔热材料。”

“这个装置磁场约束做的不好。不过核裂变确实不用控制,换做是核聚变,磁场约束就很重要了。”

“如果用作核聚变的容器,内部还是设计反应通道”

“外部材料也是大问题”

“”

问题当然有很多。

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是个大工程,现在还处在技术积累阶段,学者团到来就是了解设备,再针对性找方向进行研究。

当一个个问题都有了解决方案,真正投入到研究的时候,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