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一章 核聚变的‘不完善磁约束’,能者多劳?能者担责!(4)

全新的技术理论。

王浩认真道,“我的想法是以磁约束的空当,作为装置的主要输出端。如果磁约束有空当,肯定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

“但是,装置内部是反重力场。”

“大家知道,强反重力场最高能把粒子活跃度降低一倍,反应速度则能降低三倍,甚至四倍以上。”

“这样,我们就能通过调整内部反重力场强度,来对内部聚变反应的速率进行控制。”

“外层,则有吸收能量的强湮灭力场。”

“输出端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中子撞击,α粒子的影响都是问题,所以还需要结合高端材料”

“丁宗权教授的团队,研究出一种升阶高熔点、韧性的铁钨材料,熔点达到了4380摄氏度”

后续都是有关材料以及其他技术的介绍。

王浩对于反应容器的介绍,主要就是说明磁场、反重力场以及强湮灭力场对于核聚变反应的协调控制。

他还提出了‘不完善磁约束’的想法。

托卡马克装置是利用磁场对于反应进行完全控制,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温度控制。

比如,原料问题。

托卡马克的完全磁约束限制了反应速率,使得氘氘反应变得‘几乎不可能’,只是点火都是个大难题。

现在已经解决了点火问题,剩下的就是反应效率问题了。

氘氘反应,是核聚变的最佳选择。

原因很简单,自然界几乎不存在天然的氚,人工制造的成本高昂、产量极为有限。

氘则不受限制,海水中就大量存在。

核聚变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无限能源,是因为海水中的氘对人类来说,几乎是“无限的”。

‘不完善磁约束’的设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解决了α粒子问题。

核聚变反应会产生α粒子。

α粒子是带电粒子,自然会受到磁场影响。

在完全磁约束的环境下,α粒子又是一种需要被去除的杂质,否则会降低聚变反应率。

‘不完善磁约束’环境,磁场就会‘有出口’,α粒子就能够被排出。

上午的会议结束了。

每一个参会的学者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不断讨论着会议中的内容,包括完善的点火技术,包括超导材料技术的突破,也包括王浩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