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次一百发,覆盖一万公里,确定是防御武器吗?(3)

,合作的机构也很多。

国内大型机构都给与支持,还有一些企业的材料研发部门,也都在合作的行列中,但是合作机构中,知道项目的是极少数,其他只知道有重要项目需要某种材料,具体是什么项目就不清楚了。

到了一级连询问都不可以,会被警告说是‘绝对保密’。

王浩把控的研究进展,表现的倒是很淡定,因为他清楚研究的难度——a+,a+级别,也就说明现有的基础下,已经没有跨越不了的障碍,只不过相关的工作非常的复杂、繁琐。

很快。

时间过了两个月。

光压发动机的框架设计是最先完成的,然后是各部分需求的材料,也都一一找到性能达标的,不达标的也想出了替代方案。

最后,则是电子系统的研发。

电子系统的研发工作,主要还是后续的bug检测。

即便是有王浩把控全局,程序完全设计好以后,依旧有很多的bug,计算机组就不断地调试修改bug。

“这个工作会一直持续。”

“也许是一年、也许十几年,我们的目标是,在光压发动机制造好以后,拿出没有大bug的电子系统。”

任何的软件都会有bug、有漏洞。

电子系统有一些小问题是很正常的,只要不出现能影响到设备运行的大问题,就已经算是完善了。

王浩也确定设计工作完成,系统任务的灵感值超过一百点,说明从理论上设计已经没问题了。

他马上消耗了100点灵感值,得到了完整的设计内容信息,把各部分都关联在一起。

然后,他提出了几个问题,“内层传感器的方案,还可以修正一下,把传感器放在夹层里,线路则从外层接通。”

“电子系统,我们可以设计流动计算方案,按照即时反馈数据进行计算,再汇总进行自动分析”

“还有,平衡系统,也需要修正,可以”

在大型会议上,王浩连续说了十几个问题,把所有人都惊的目瞪口呆,仔细一想还真的很有道理。

他们不由得惊讶的讨论起来,“王浩院士,还真是对每一个部分都非常了解啊。”

“不管是电子系统,还是材料,又或者是细节的设计方案。”

“他连线路都关心”

“我完全没有想过那会是个问题,但王浩院士说的太有道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