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八章 超快研发进度,一口气六种材料方案!(4)

“怎么到了王院士手里就这么容易?而我们,研究了一辈子的复合材料,都没有找到什么明确的规律?”

栾永尚苦笑的摇头。

复合材料的研究当然也有理论,也有一定经验可参考,但不管是理论还是经验,真到了实验制造阶段,往往是没有效果的。

复合材料的研究,或者说,任何领域材料的研究,都是90%以上的运气再加上10%的理论经验。

显然,理论经验的作用并不明显。

在运气非常好的情况下,没有理论经验也能够研究出高性能的材料;只有理论经验,缺少运气的情况下,即便投入再多的经费、再多的精力,最终也可能是一无所获。

现在栾永尚看着结果,就只能感叹一句,“王院士,真是太了不起了”他感到疑惑的是,王浩的脸上并没有什么兴奋,甚至还带着一点不满。

他小声问道,“王院士,数据不是有很大提升吗?”

“提升还是太小了。”

王浩摇头道。

“一下子提升160度还小”栾永尚满脸不理解,继续问道,“王院士,你一直没有说我们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嗯~”

王浩想了一下,说道,“温度数据最好是两千度以上,光能转化率要明显超过30%。”

他补充道,“其实最初,这个技术并没有转化率的要求,但用在光压发动机上就必须要求转化率,否则就会制造太多无用的热量。”

“太空上,散热是个大问题。”

栾永尚明白了。

太空中散热确实是个大问题,当初在真空环境的时候,依靠的大多都是辐射散热。

如果处在封闭的空间中,散热的难度就会更高。

王浩继续道,“发电不一定要在封闭的空间,但如果是纯粹的热量就会让物质温度不断上升。”

“所以,我们对材料的温度要求,最好是超过两千度。”

“这个数据才能保证温度平衡。”

温度平衡,也就是制造热量和散热达成一种平衡,导体以及其他物质的温度就不会再上升。

这时,李国伟忽然开口道,“王院士,要求两千度确实太高了。材料承载温度是有上限的,新材料的熔点也只有1500摄氏度,如果是两千度,肯定会融化成液体,温度再高,其中的硫化物就会气化。”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