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63章 常委会上来了个年轻人(2)

“赵书记,各位同志,我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他的语速很慢,带着一种老派干部特有的沉稳,但每个字都精准地敲在众人最敏感的心弦上。

钱天立扶了扶眼镜,他那隐藏在厚厚镜片后的眼皮抬了抬,不经意地扫过坐在会议桌最末端,仅仅是列席会议的祁同伟。

那一下,带着审视,带着不屑,更带着一种长辈看胡闹晚辈的轻蔑。

“成立临时机构,应对紧急情况,这个我完全理解。我们党在历史上,也有过很多成功的先例。”

他先是轻飘飘地肯定了一句,摆出了自己无比客观公允的姿态。

“但是!”

突然,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了八度!

“这两个小组的授权,是不是太大了?这等于是在咱们省委和京州市委的头上,又各自架设了两个‘太上皇’啊!”

“太上皇”三个字,如同惊雷,在会议室里炸响!

几位资历较老的常委,脸色当场就变了。

“这不符合我们的组织原则,也极容易造成权力运行的混乱!这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钱天立的声音越来越严厉,句句诛心。

他的火力更猛了,直接对准了报告上的人选。

“再者说,高育良教授,我个人是很尊重他的学术成就的。但是他镇得住场子吗?下面那些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油条,会服他一个教书先生吗?”

“还有那个李达康同志!在林城搞经济是一把好手,这点我承认。但他那个又臭又硬的脾气,给他这么大的自主权,万一他把京州搞得更乱,这个责任,谁来负?”

他的每一句质问,都精准地射向了方案最柔软的腹部。

“合规性”和“风险性”。

这两顶大帽子,是官僚体系中,扼杀一切激进改革的无上法宝。

钱天立的话,立刻引起了连锁反应。

几位原本就心存疑虑的老派常委,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一位分管农业的副省长,更是感觉后背一阵发凉,内心警铃大作。

“老钱说得对啊!这他娘的哪里是重建,这分明是赵书记和那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毛头小子,想安插自己人,搞权力独裁!”

“今天能以‘重建’的名义成立这两个小组,明天是不是就能以‘发展经济’、‘深化改革’的名''义,成立更多的小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