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拿最佳影片,难。
因为太丧了,从头丧到尾,没有一丁点儿的希望,这会让人非常非常的压抑,从而降低影片的艺术性。
所以,陈泽选了另外一部,狩猎。
狩猎当初冲的是戛纳,只拿了个最佳男主角和费比西奖,后者是外场影评人们给的最高奖,但是这电影说真的,拿金棕榈的资格都有。
但问题是,那年它碰到的,就是陈泽现在已经拍完了的爱(他们俩)。
你看看,这事儿闹的
所以干脆,陈泽直接写出来,带它去拿只金熊。
要人性有人性,要探讨有探讨,要演技也有演技。
可以冲一波!
“那么,等到戛纳结束,就开始筹备这部电影!”
三年两部电影,这已经算是高产了,况且陈泽还得兼顾写小说,比起以后买版权,陈泽还是觉得把版权攥在自己手里头比较好。
大不了以后拍的时候,不当编剧和导演毕竟的确都是粉丝电影,陈泽要下场,那地位会被拉到和郭金明一个层次,得不偿失。
可以写,因为陈泽才15岁,但是不能拍,因为陈泽是国际大导演。
就这么简单。
既然决定了,那就开始写本子。
狩猎的剧情很简单,中年男性被小女孩污蔑性侵,然后他被全小镇给排挤。
当人们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时候,他会认为自己是上帝,可以审判一切!
写着写着,陈泽也被剧本里的情绪所感染,汉化成中文,语言更加犀利,更加残酷,自己笔下的流言蜚语成为一把一把的钝刀,在不断切割着男主角的身心,也让陈泽的情绪不断跟随着波动。
陈泽其实天生不喜欢这样的题材,很残酷,而且电影会放大这样的残酷,但是你会发现,其实就算是电影里已经放大了,可在现实面前,所展现出来的依然微不足道。
陈泽不由自主的融入了一点上辈子网络暴力的一点内容,例如“蛋糕店老板被造谣猥亵女童”,这里面的网络暴力,比“狩猎”里人们表现的更加汹涌。
威胁,谩骂,甚至是寄花圈。
陈泽顺手都给缝了进去。
结果把自己给写生气了。
一拍桌子,骂了一声“玛德”,然后不写了。
结果边上传来被吓到的声音,转头一看,刘艺妃不知道什么时候坐在她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