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吗?私人买卖可是算投机倒把!”
“虽然上面对黑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大批量交易,很容易踩红线!”
“不是私人。”
陈野早就想好了说辞,“我可以用生产队集体的名义收山货,这不违反政策吧?”
郑卫东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笑了:“你小子,脑子转得挺快。”
他起身关上门,回来坐下,声音压得更低:“理论上,集体副业是可以的,但得有正规手续,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你的保证,别闹出乱子。”
陈野点头:“我明白。”
郑卫东沉吟片刻,说道:“这样吧,你先小规模试试,别太张扬。”
“真要有人问,就说是我批准的试点。”
陈野心里一松,赶紧道谢。
“别高兴太早。”
郑卫东摇头,“就算是以集体的名义,也得低调,而且销路、资金都得你自己解决,我可帮不上忙。”
陈野点头:“我明白,只要上面不追究就行。”
郑卫东想了想,又道:“这样吧,我给你写个条子,算是‘试点’,小事情我给你兜着。”
“但你小子也注意点,出了大事,我可兜不住。”
“成!”
陈野咧嘴一笑,“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
回村的路上,陈野骑得很慢,脑子里盘算着下一步。
郑卫东虽然给了绿灯,但也只是默许,真要做起来,还得解决不少问题——
收什么?
怎么收?
卖哪儿?
这些都得想清楚,否则就算不被有心人举报,村里人自己都能闹出乱子。
路过河滩时,他下意识看了一眼那三个新坟的方向。
风一吹,他好像听到坟头的纸钱哗啦作响,像是在催促他。
陈野咬了咬牙,蹬车的力气大了几分。
——
到家时,姐夫正带着干活的师傅在忙着,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传得老远。
陈野没过去,直接回了老屋。
屋里,陈母正坐在炕上缝衣服,见他回来,抬头道:“吃饭没?还给你留着。”
“吃了,在县城买了两个包子。”
陈野凑过去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