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章 梁王不喜(5)

小小年纪就能为大局考量,还知道人尽其才的道理,我儿果然有明君之姿!

“好吧,今日朕心甚慰,且随你心意吧!”

“赵匡胤,你去宣朕口谕,亲自把曹彬接过来”

赵匡胤依旧没有任何犹豫,只是深深看了眼六岁的郭宗训,便立即领命,策马而去。

不用寸步不离地保护梁王,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可不知为何,那六岁稚子虽然总是对自己笑嘻嘻的,但他总觉得怪怪的,似乎这小家伙不喜他

酸枣门前。

看着大军越来越远。

曹彬默默叹了口气,转身往城门内走去。

“曹大人无需如此落寞,您是大才,又贵为皇亲国戚,其实只要你变通一下,机会很容易有的!”

兵部郎中王著突然拍了拍曹彬的肩膀,笑着说道,“走,且随我去喝两杯”

曹彬没有说话,因为有些话只能压在心底:

呵,皇亲国戚!

说陛下不信任我吧,让我当近侍供奉官侍奉其左右,此次北伐又升我当判四方馆事。

说信任我吧,可偏偏北伐又不带我,让我这武将留京负责外交事宜。

此次北伐,哪怕让我当个副将也行啊!

连六岁的皇子都能随军北伐,可我却

唉、我已经年近三十了,何时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一念至此,他不由地再次叹了口气。

他多希望有人能懂他的不甘与落寞!

方才,他难道真的不知赵武是不是随母入营吗?

不,他知道!

只是他说不出让陛下看在他姨母是先帝贵妃的面子上给他一个机会这样的话。

也做不出求人推荐这样的事!

所以,他只能借那件事委婉提醒陛下:他是武将,也想北伐!

可陛下却

突然。

后方骤然传来一道呼喊声:“曹彬何在,陛下口谕”

————————————

说明:

1、陈桥兵变的大致过程:后周世宗柴荣去世后,7岁的柴宗训继位,主少国疑。赵匡胤任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权势与威望极高。

960年正月,朝廷接报契丹(辽国)与北汉南下,赵匡胤奉命率军北上。行至开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