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般认真旁听的郭宗训。
滚了滚喉结,继续恭敬地说道:“陛下,宁州投降,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益津关也是如此,这都是很好的开始。”
“所以,若能不费一兵一卒就让瀛、莫两州投降,保存实力,以备幽州决战,岂不是最佳选择?”
“只要能尽快拿下瓦桥关,彻底扼住瀛、莫两州的咽喉,彻底断绝辽国支援他们的可能,他们自然会彻底死心,不再抱有侥幸!”
“再以宁州刺史王洪、益津关守将终廷晖为使者,前去劝降,定能让他们主动开城投降”
一旁的郭宗训不由地暗自好笑:
赵大啊赵大!
不得不说,你的确是个人才!
想法非常好,战略也非常对,只可惜你苦思冥想的这个立功机会是不可能轮到你的!
没办法,谁让你遇到我了
心里想着,他还是一言不发,静静地看着赵匡胤的表演。
郭荣思忖了片刻,道:“瓦桥关那边有韩通在,他已经让益津关投降了,瓦桥关对他来说应该没什么问题”
赵匡胤仍然坚持道:“可是陛下,瓦桥关本就是战略要地,守将又是这一带赫赫有名的姚内斌。”
“当然,末将不是信不过韩将军的能力,只是早日拿下瓦桥关,我们就能早日让瀛、莫两州投降。”
“之后也能早日进攻幽州,为幽州决战做准备”
郭荣似乎有些犹豫,凝眉思索着。
突然,郭宗训开口道:“爹爹,孩儿觉得赵指挥使说得很对!”
郭荣挑了挑眉,饶有兴致地看向好大儿:“哦?你也这么觉得?”
郭宗训点点头,道:“嗯,孩儿以为赵将军这个建议的确是最合适的”
顿了顿,他看了一眼赵匡胤,心下暗道:
赵大啊赵大,既然你如此坚持地要去立功,要去攻打瓦桥关,那我便助你一臂之力!
于是继续说道:“而且孩儿觉得韩通将军未必能拿下瓦桥关,不如让赵将军率领骑兵疾驰瓦桥关,支援韩将军!”
闻言,赵匡胤不禁愣了愣:什么情况?
梁王竟然会支持我,而且还主动建议让我去?
难道梁王又转性了?
正想着,郭荣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正色道:
“好吧,那就依你们所言!”
“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