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很清楚,明公这段话虽然是对着衙内赵匡义说的,但同时,也在故意说给自己听。
他又不是个雏儿,当然知道看一个人如何,不能听对方如何说,而是要看对方如何做。
明公这的确是在用言语收买自己的心!
但他更清楚,跟随明公这么多年,明公对自己可绝不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不管有多少人说他虚伪,但他很确定,明公对自己始终是表里如一!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这些年,不管遇到什么事,他都会主动询问自己的意见,而且基本上都会言听计从。
即使有时候自己提的建议并不符合他的心意,但他从未因此指责自己,更未因此疏远自己。
身为谋士,能遇到这样的主公,夫复何求?
一念至此,赵普眼里的感动愈发强烈,思绪也不由地飞扬了起来:
想当初与明公初次相见时,自己还只是永兴军节度使从事这种微末小官,可那时明公已然是高高在上的殿前都虞候。
但明公并没有因为巨大的身份差距而瞧不起自己。
反而对自己礼遇有加、十分看重,非常认可自己的才华!
在攻打滁州时,他更是力排众议,直接采纳了自己“按籍查民”与“疏通粮道”、“就地征调”的三条计策。
从那以后,他甚至直接将自己纳入他的麾下,担任他的幕僚,对自己十分信任。
此后他更是凡军机大事必问自己。
至高平之战后,恰逢陛下要大力整顿禁军。
明公也是完全采纳了自己“选将不避亲,但避‘显官’”的计策。
优先提拔石守信、王审琦等出身底层、对明公无比忠诚的将领。
避开与张永德、李重进这种有皇室背景、根基深厚有关系的将领。
可以这么说,明公今日的势力,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一手推成的。
可凡事必有两面性!
如今,因为“神童”太子的突然出现,明公这些年暗中发展的势力,却俨然成了他最大的危机!
而这个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给明公造成的!
说实话,明公若是因此怪罪自己,甚至责罚自己,自己一点都不冤!
毕竟自己也是因为私心才不断推着明公往那一步走的
一念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