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瑶晦涩不明的看过来。
她似要说什么,就见老皇帝摆了摆手,止住了她的动作。
宋今瑶听了这一句,匆匆抬眸没有错过老皇帝眸底一闪而逝的幽光,她也跟着瞳孔缩了缩,垂眸。
脑中似有什么一闪而过,快到让人抓不住。
深吸了口气,宋今瑶福了福身。
如实谦卑回道:“回陛下,那日只是凑巧,救人之前,民妇并不知那是世子妃。当时只是见那妇人即将临盆,若不施救便会一尸两命,心有不忍,试着配合回春堂出诊的大夫抢救了一番。
“其实当时民妇并没把握能救下人。算来,还是世子妃和小世子福大命大。”
老皇帝没有提及当日差点害得世子妃一尸两命的罪魁祸首永嘉郡主,宋今瑶便也聪明识趣的没提。
“确实是福大命大。”老皇帝幽幽说了句。
紧接着又语气不明地道:“小世子是宣靖王唯一的血脉,你能救下小世子,此恩情的确是很大,我那皇弟是个知道感恩的,为此多次跟朕提起要重审宋家当年案子一事,说是宋家获罪有冤屈。”
“可这个案子是当年先帝裁定的.......朕也是.......”
说到这里,老皇帝语气一顿,看过来又道:“这事,你怎么看?”
宋今瑶闻言心头一跳。
老皇帝这话意思......
难道是怀疑宣靖王帮宋家翻案一事,是她挟恩图报,以此来让宣靖王出手帮宋家平反?
她的确是以恩情,来暗示过宣靖王她所求。
但挟恩图报,是皇帝不允许的。
这她决不能承认。
而且,老皇帝还提到先帝。
可今日难得皇帝提到宋家一案,她摸不准老皇帝是什么意思,但不想错失机会,她想试一试。
默了下,宋今瑶飞速在脑海中组织了下语言。
跪下道:“陛下,女子不过问朝堂之事,所以民妇并不知宣靖王此举。对此事,民妇亦不敢妄言。”
“今日听陛下提起,民妇感恩宣靖王仗义。但民妇以为,王爷此举,必是出于公义,而非私情。”
“陛下同宣靖王一母同胞,血脉相承,皆是大义公正宽厚之人,想必陛下比民妇更了解宣靖王的为人,他绝不会因为恩情,拿此事还恩。”
“再有,民妇救下小世子,实出本心,亦不敢以此挟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