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五章 御史公孙策准备开喷(2)

往要进行辩解,证明自己的行事是无误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许多作恶是很难找到确切证据的,或者说找到证据时就来不及了,御史的风闻奏事,便可以及时遏止大错,制止局面向着更恶劣的情况发展;

坏处同样显而易见,御史的主观占比成分太大,即便是那些品行端正,刚正不阿之辈,都难免予人吹毛求疵之感,有的怀着一己之私的御史,甚至无中生有,专司人身攻击,引为功绩。

公孙策却不喜欢在那些鸡毛蒜皮之事上挑刺,更看不起单纯的人身攻击。

在他的见解中,风闻奏事不是妄言妄语,因此自上任以来,除了发表一些政务相关的见解外,尚未对一位臣子提出过正式的弹劾。

有的臣子就觉得公孙策锐气尽失,有的倒也赞许他没有因为年轻气盛贸然出头,却不知这位根本不管外界议论,只是我行我素罢了。

此时书刊报状,一份份不断阅览,从右侧的未读,移向左侧的已读,尚未到午时,一天的活就干完了。

公孙策记录下了今日所见的小结,也不在工位前发呆,他放衙后可是会找案子解闷的,时间宝贵,将书信取了出来。

察院工作之余,他会读信写信。

比如各地同科寄来的信件,自从得知他成为监察御史里行后,同科的信件明显比以前多了许多。

又比如地方上的某位黑炭,双方交流平稳如初,从来没断过,也未因他的官职变化发生任何改变。

“包黑子居然也会结交江湖人士?还称其为侠士?”

此时看了最新的信件,公孙策眉头扬起,不禁啧啧称奇起来。

尤其是脑海中浮现出严肃刻板的包拯,与放荡不羁的江湖人站在一起,怎么想怎么别扭。

正提起笔,准备给包拯写回信,一位吏员匆匆走入,来到桌案边,行礼后禀告:“公孙御史,西平王请罪的文书,入京了!”

最新地址

“嗯?”

公孙策悠闲的姿态瞬间消失,眼神锐利起来:“去仔细探明情况!”

“是!”

吏员离去,不出一個时辰,又折返回来,给予了更加详细的描述:“西平王李德明一连三封请罪文书,连带着比往年翻倍的贡品,已经入朝!”

公孙策冷冷地道:“请罪书上,可曾提到了李贼元昊,在中京城内行刺我朝使臣?”

汴京对于使团的情况并非一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