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九章 韩纲:狄相公以德报怨,我家不能不懂事……(5)

对韩公兼任经略安抚使,此番又被御史言官抓了把柄,韩公任职本就满了磨勘,动一动是难免了。”

韩亿来到并州已经两年,正常情况下,一任三年,但除非是那种被贬到边缘地带的获罪知州,往往都会减一年磨勘,最多任两年,就会调任他处。

但战时是不会临时调任的,毕竟万一继任者不熟悉当地情况,会给外敌可趁之机,这个时候磨勘会延展一年左右,一般来说,这个时间一场大战也结束了。

韩亿如果兼任本路经略安抚使,那磨勘会顺理成章地延展,直到三年任满后再调离,现在则是两年调离。

表面上还算正常,但官场上都是人精,一看就知,这位老臣是错失了此番战前立功的大好时机。

要知道河东局势与陕西不同,陕西那边面临西夏军队入侵,不胜即败,没有缓和的余地,而河东目前只是被谍探侵扰,哪怕不大胜西夏,接下来只要让西夏不敢入侵,就是大功一件。

凭经略安抚的功绩,以韩亿的资历,完全可以权知开封府,甚至跳过这一步,直接成为宰执。

而错过这个时机,以韩亿的年岁再蹉跎几年,就只能止步于两府之外了。

当然,从贺泉的话语里,还停留于推断,所以狄进干脆问道:“此事定了么?”

贺泉迟疑了一下,本想模棱两可,但面对这位的灼灼注目,还是咬牙道:“政事堂两位相公如此分歧,于国事不利,我于昨晚接到的书信中所见,太后与官家定夺了!”

既然确定了消息,狄进唤来几名护卫:“你们上五台山,寻到韩书写,让他下山来,说是并州有了急事。”

“是!”

护卫去了,狄进又道:“韩公若是调离并州,谁会接下知州之位?此人可一定要熟悉河东局势啊?”

“仕林不必担心!”

贺泉道:“陈枢副举荐,原任河东路提点刑狱公事、转运副使的的杜公衍,可当重任,瞧着王相之意,也应允了!”

王曾赢了一次,罢免了韩亿,接下来又有陈尧咨举荐,再加上杜衍历任河东提刑官、河东转运副使、陕西转运使,才能和资历都足够,王曾便也顾大局,识大体,应允了这个提议。

由此两府经过分歧后,重新达成一致,陕西转运使杜衍调任回京,原本拟任三司户部副使,现以枢密院直学士,知并州,兼河东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

狄进颔首:“太后、官家圣明,杜公久在河东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