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章 文臣里面的冠军侯(2)

使,统称为“四入头”,即宰执的预备役官员。

其中尤其以权知开封府,最受世人瞩目,王畿者,四方之本也,京邑者,又王畿之本也,京师为天下中枢,首善之地,权知开封府是为京师的执政长官,地位之关键可想而知。

所以“右谏议大夫,天章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这次对于狄进的晋升,是全方位的提拔,让不少期待着将他调回京师,派一个半闲职,明升实降的朝臣大失所望。

王拱辰就在其列。

他如今已经娶了薛奎的三女儿,而无论是位列参知政事的薛奎,还是王拱辰自己,都坚决地支持不能放任狄进继续在河西坐大。

当然,薛奎是真的担心,河西这片新近收回的要地,成为了只听信某位官员,而不尊奉国朝的地方。

王拱辰义正言辞的背后,有没有几分嫉恨之心,就很不好说了。

这位天圣八年的状元郎,可谓春风得意,十九岁的科举魁首,又得官家亲自赐名,通判怀州一年不到,就被召回京师,入集贤院,成为馆阁储才。

如今的王拱辰才二十一岁,便已经走到了许多中下层官员,努力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地步,但与那位一比,他就觉得自己才是初入官场的小虾米,被对方远远地甩在后面,连后背都看不到。

再加上之前为帝党发声,他特意去信河西,结果狄进根本不加以理会,双方就结了怨,此次举办集会,正是由王拱辰引起话题,激发了众人的忿忿不平。

可就在大伙儿怒斥两府不公,胡乱晋升,不合规制之际,冷不防一道声音响起:

“经略河西,历经两任,招回京师,权知开封府,晋翰林学士,再入两府,正合功勋,不违升迁次序!”

“然现在仓促将人召回,有功不能不赏,官位晋升,亦是必然”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堂内一静。

这番话说的,是狄进原本的升迁过程,在河西经略安抚两任,二十六七岁时回京,经历权知开封府和翰林学士,正好在三十出头的时候入两府,虽然比起得真宗青睐的神童晏殊还要快,但也不是特别夸张,而且符合功绩。

偏偏现在有些人看不惯他在河西执政,急吼吼地将人召回来,召回来后,眼见官位升得太快,又破了防,思之令人发笑!

于是乎,之前还在抱怨两府不公的年轻文士个个又惊又怒,齐刷刷地看向出言者。

王拱辰也看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