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3 杨广杀父(5)

责为天,坚持为国赴难,慨然而行。

裴矩潜行至赣州,聚收老弱军士三千人,闻广州战急,竟去解难。裴矩虽一介文人,却治军有方。南下所过必克,平抚二十余州;依隋制酌功劳,任命刺史、县令,完成使命。

“及还报,上大悦,顾谓高颖、杨素曰:‘有臣若此,朕亦何忧!’”裴矩见危受命之志可谓气吞山河,一战成名,任内史侍郎。

江南既稳,裴矩有独见之虑,观帝国威胁在北,便亲请长缨,跟上长孙晟,驰驱突厥事务。

此时,突厥兵盛,前北周千金公主欲为娘家宇文氏报仇,教唆丈夫都蓝可汗陈兵隋境,伺机南下。

大义公主(即千金公主)成了文帝的心腹之疾。

长孙晟献策,说可利用都蓝可汗家事,除掉大义公主,但需有一能言善辩,敢于蹈锋饮血之士前往,裴矩便成了不二之选。

裴矩受此险任,孤身入突厥大营,以夫妻关系游说都蓝,以理诱,以情动,以言挑,都蓝怒,刀斩大义。

文帝大喜,复任裴矩为副将,同史万岁征伐西突厥,战绩不菲。

裴矩文胆略兼备,秀出班行,敢于冒险建奇功,甘为主子分忧不惜命,特有的文人侠气,杨广觉得气义相投,甚是爱重。

炀帝即位,先任裴矩为营造东都修府省;继遣裴矩到张掖监管藩邦互市。

俗曰“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裴矩明白炀帝惦记上了西域。自思帝慕汉武帝,我何尝不愿为张骞?发扬蹈厉,赴任河西。

裴矩深感自己任重道远,是行或识之。主动与西域往来者“闲谈”,留心各藩邦风土人情、山川地貌、各国间及内部的主要矛盾等;同时广搜籍册,存疑处,遣人实地考证,去伪存真,编纂成书,配以图表,详述西域四十四国国情,取名西域图记。(可惜此书后失,仅能从序中一窥裴矩之略。)

605年7月,裴矩回京,向炀帝述职,呈上西域图记;炀帝爱不释卷,赞曰:“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未发之倾,则矩以闻;若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裴矩与炀帝可以说是心照神交。

于是“每日引矩至御坐,亲问西方之事”。裴矩献言道:“以国家威德,将士枭雄,泛蒙汜而扬旌,越昆仑而跃马,易如反掌。何往不至,但突厥、吐谷浑分领羌胡之国,为其拥遏,故朝贡不通。今众商人密送诚款,引领翘首,愿为臣妾。皇华遣使,弗动兵车,诸藩即从,浑、厥即灭。”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