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年(公元628年),雨水比较少,中书舍人李百药上书说,这是因为太上皇征召了太多的宫女,皇宫里“阴气郁积”才导致干旱。
李世民很快下了一道诏令,将李渊身边的宫人裁减了3000多人,全部逐出宫中,按照李世民的说法就是:你们“任求伉俪”吧。
在李渊看来,宫女少就少点吧,能忍就忍了吧。
不过这事还没有完。
李世民当了皇帝,自然要治治以前那些不听话的人,于是李渊信任的裴寂也成了李世民的整治对象。玄武门之变前,裴寂一直支持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的当天,李渊惶惑之中不知如何是好,萧瑀、陈叔达纷纷拍马屁,说秦王人心所向,而太子、齐王人心险恶,裴寂默默不言,对此不予评论。
李世民当然记在心里,于是将裴寂免官“遣还乡里”,接着又将他流放到位于今天四川阿坝的静州,就是要搞死这位李渊信任的老臣。
这一切李渊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是识相的,李世民当上皇帝三年后,李渊从太极宫中搬到了大安宫居住。大安宫低矮狭小,夏天非常闷热,但李世民对老爸不予过问,自己却经常跑到隋炀帝留下的九成宫里避暑。有的官员看不下去,便上书建议李世民让老皇帝也去避暑乘凉,李世民对此并未理会。直到贞观八年,李世民才第一次邀请老爸李渊去九成宫避暑,但李渊推辞说,隋文帝就是在那里死的,我就不去了吧。
此时李渊的生命,已经剩下不多的时间了。玄武门之变后七年,唐帝国在他那个血腥上位的儿子手中,形势越来越好,并且攻破突厥,平定了让李渊心中一直隐忧的大患。这一年,李世民在汉朝原来的未央宫举行宴会,李渊难得地放松了一回抑郁多年的心情,让降服的突厥颉利可汗起来跳舞,又让南蛮的酋长冯智戴咏诗助兴,非常高兴地说“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于是李世民趁机拿着酒杯上前给李渊祝寿,说,以前刘邦曾经在未央宫这里,讽刺过他的老父亲,刘邦妄自尊大,儿子我不跟他那样子,我给您祝祝寿!也不知道李渊此时,该是作何感想。
但随着时间流逝,李世民心中的愤恨和恼怒也开始慢慢沉淀下来,毕竟是自己的父亲,而李渊日渐衰老,在他看来,时日已经无多。就在去世前的一年,68岁的李渊宴请西突厥的使者用餐,李渊再次又感慨起来说,“如今蛮夷都降服了,这是自古未有的事情。”
而李世民则不知道为什么留下了眼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