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各官莫不震慑,惟有安禄山不肯服气。他因为李林甫狡猾胜过自己,所以心怀畏忌;而杨国忠是平日所狎,现在虽然专权用事,安禄山却全不在意。
听说杨国忠为相,各藩镇都遣人往贺,安禄山独不贺。杨国忠大怒,密奏玄宗道:“安禄山本系番人,今雄据三大镇殊非所宜,当有以防之。”实事求是地说,那时候的安禄山或许居功自傲,但未必有谋反之心,而且杨国忠根本就没有找到安禄山谋反的证据;因此唐玄宗听后只当是“将相不和”,不予理睬。
杨国忠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他对唐玄宗说:“你招安禄山进京,他一定不敢来。”唐玄宗便听从杨国忠的建议,召安禄山入朝进行试探。
由于事先得到杨贵妃的通风报信奇怪,杨贵妃为何不帮助族兄,而帮助养子?安禄山即日骑马入朝面圣。玄宗大喜道:“人说你未必来,朕独信你肯定来,今果然。”安禄山涕泣道:“臣本番人,蒙陛下宠擢至此,粉身莫报。杨国忠想要把我害死,为臣的死期快到了。”玄宗抚慰道:“朕自知,汝无虑也。”是夜留宿内殿。
安禄山次日入见杨妃,杨妃赐宴深叙。安禄山道:“儿非不恋母,但势不可久留,明日便须辞行。”杨妃道:“我也不敢留你,明日辞朝后速走勿迟。”安禄山点头会意。次日奏称边镇重任,不敢旷职,告辞回镇。玄宗允奏,亲解御衣赐之。禄山涕泣拜受,即日出京,不日到镇。
从此唐玄宗对安禄山深信不疑,凡是有说安禄山谋反的人,唐玄宗就命人将他缚送范阳,听其究治。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向唐玄宗奏报安禄山谋反了。
不过安禄山与杨国忠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安禄山后来起兵反唐时,就打着讨伐杨国忠的旗号,以此为自己的反叛行为争取一点正当性。
这年六月,安禄山之子安庆宗要在长安迎娶宗室女荣义郡主,唐玄宗亲自下诏要安禄山进京观礼,安禄山却称病未往。
仅仅过了一个月,安禄山请求由22名蕃将率领6900名士兵到长安献马3000匹,一下子就派了近7000人进京,这显然不是一般的进献。
史书认为,安禄山“欲袭长安”。
这一次,唐玄宗终于有所警觉,他派宦官冯神威携手诏到范阳,向安禄山发出最后的邀请。唐玄宗在诏书中说:“朕为卿在华清宫新作了一处温泉浴池。”
此时,阴谋已经暴露在阳光下,安禄山以睥睨之态坐着,不愿挪动肥硕的身躯,只是轻描淡写问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