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程敬思与晋王催兵正行,前面哨马回报,已到黑河。程敬思暗想:“晋王恋着直北富贵懒上中原,待我将黑河故事细说一番,看他如何?”敬思曰:“大王听说这黑河故事否?”晋王曰:“吾乃粗略武夫,没听说过。”敬思道:“昔汉元帝一妃,名曰昭君,大有姿色,被奸臣毛延寿改了真容,献与北番单于主。后来昭君和番到此,见直北是夷狄地界,不肯前去,遂投此河而死。大王不信,有诗为证:
黑河流水响潺潺,
不断阴云蔽玉关,
红粉无颜从北虏,
琵琶死后向谁弹?
又一首: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这些诗当然是后世文人的穿凿附会,昭君出塞的历史详见97章,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不过晋王听后说道:“世间有此烈女沉埋于此,良可惜也!”
又行不数里,只见一台巍然高耸,势若接天。晋王曰:“此是何处?”敬思曰:“此汉李陵台也。”晋王曰:“何为在此?”敬思曰:“昔汉昭帝遣使来直北赎苏武还朝,李陵在此处拔剑自刎。后人与他立下此台,以纪其事。”亦有诗为证:
旷野云低恨满怀,
长安西望李陵台,
关河万里秋风起,
黄叶一天鸿雁来。
持节还乡悲壮士,
屈身降虏叹庸才,
贤愚千载春秋笔,
懒上云搂酌酒杯。
敬思又曰:“此皆先朝遗迹,不足为羡,前面乃一苏武庙,苏武真忠臣耳!”晋王曰:“何以见之?”敬思曰:“苏武也是汉人,汉武帝遣来直北,催逼进贡,被单于拘留,令降不屈,使苏武北海牧羊,曰:‘羝羊生子,即放汝还’,苏武持汉节牧羊,啮雪餐毡,旌旄尽落,去十九年,始得归汉,后夷人为之立庙,以旌忠烈。”有诗为证:
漠漠平沙际北天,
忠臣困此实堪怜。
啮雪餐毡终归汉,
持节曾经十九年。
过了苏武庙,将次居延川,行不数里,忽听山坡后一声炮响,金鼓齐鸣,旌旗蔽日,闪出一支兵来,约有三百余人,当先一员大将拦住去路。只见他:
头戴银盔身披凯甲,
刀悬偃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