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亡国之君,一代“词宗”李煜的虞美人,既给世人留下了一篇传诵千古的诗词佳作,更让后人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亡国之君面对国破家亡的无奈与辛酸。
李煜的无奈、屈辱、恐惧种种难以向他人倾诉的心态跃然纸上,引起后人深深的喟叹和同情。
不过李煜的天下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他爷爷李昪从别人手里抢过来的!李煜值得同情,那被他爷爷抢了天下的杨氏子孙谁来同情?难道爷爷抢了人家的东西,两代以后就觉得理所当然是自己的了?怪不得大家都想做皇帝:因为抢到就是赚到!
相传李昪家门前有颗梨树,结一个果子,大如升,李昪父亲与邻里一起剖开食之,发现有赤蛇在果实中,众人大惊。赤蛇游进李昪母亲的床榻下,李昪母亲不久怀孕,生下了他。
李昪原姓潘,小字彭奴,是徐州人(一说浙江湖州吉安人),其父曾为吉安的一名低级官吏,在烽火连天的战乱中,彭奴沦落为孤儿。后来吴国大将李神福攻打杭州,路经湖州时掳获了一些人口,彭奴也在其中。见彭奴清秀乖巧,李神福便将其带回家中,收作家奴,彭奴改姓李。
李神通是吴国创始人杨行密的爱将,杨行密经常到他家中,一次无意中见到彭奴,喜欢得不得了,便夺人所爱,收彭奴为养子,改姓杨。然而,杨行密的几个儿子不能容他,一个劲地排挤他。杨行密找到心腹徐温,将彭奴转手给他为养子,并改姓徐。
徐温有六个亲子,依次为徐知训、徐知询、徐知诲、徐知谏、徐知证、徐知谔,彭奴加入徐家后,便随着“知”字辈,取名徐知诰。
徐知诰天资聪颖,侍奉徐温如父,徐温妻李氏因为同姓的缘故,也对徐知诰照顾有加。知诰有一次随温出行,为一点小事惹得徐温生气,徐温拿起鞭子抽他,撵他走。回家时,徐温发现徐知诰跪拜在门口迎接他。徐温问:“你怎么还在这里?”知诰哭着说:“我一个小孩,离了父母怎么办啊!父亲生气不要我了,我只好回来找母亲,这也是人之常情啊。”徐温于是更加怜爱他。
徐知诰喜欢读书、骑射,立志将来能有作为。十岁时的诗作咏新竹中写道:
栖凤枝梢犹软弱,
化龙形状已依稀。
斗转星移,韶光荏苒。徐知诰走出了少年时代以后,很快就出息成一个精明干练的青年,据史书记载,他身长七尺,方额隆准,修上短下,声如洪钟,在同辈子弟中卓尔不群。后由徐温作主,与升州刺史王戎的女儿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