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带兵从润州杀入广陵,接管了朝政。此后,徐知诰与养父徐温一个在广陵主持政务,一个在金陵营建新都,为篡位做准备。
徐知诰认为,吴国自杨行密创建以来,根深蒂固,贸然改朝换代,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成为众矢之的。为此,徐知诰一反徐知训的作为,恭恭敬敬地事奉吴王杨隆演,并且非常谦卑地对待士大夫,宋齐丘、骆知祥、王令谋等人都成了他的重要谋士,其他流落在境内的士人也都加以任用,还经常派人到民间了解疾苦,遇有婚丧匮乏的,便设法予以周济,因此赢得了人们的好感。尽管徐温身居金陵遥秉大政,但人心大多已归向徐知诰。
杨隆演死后,徐温父子又立杨行密的第四子杨溥为吴王。在徐温、徐知诰的再三劝进下,杨溥称帝,这是徐氏取代杨氏的一个阴招。只有杨溥当了皇帝,徐氏父子才能封王,地位才能进一步提升;也只有杨溥当了皇帝,徐氏父子才能逼迫其禅让,通过和平手段堂而皇之地谋朝篡位。
公元927年(顺义七年),徐知诰宴请徐知询(一说是大臣周本),以金钟盛酒,向徐知询劝酒,道:“希望弟弟你能活一千岁。”徐知询怀疑酒中有毒,便倒出一半给徐知诰,道:“我愿意和哥哥各享五百岁。”徐知诰大惊失色一时语塞。
两人僵持不下,你推我让不知所措。这时伶人申渐高抢过两个酒杯一饮而尽,接着端着酒杯离开,两人愕然在堂。事后徐知诰派人送去解药,但为时已晚,申渐高已经头部溃烂而死了。
徐知询心知肚明,此后对徐知诰加倍提防。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如果徐知询死了,徐知诰肯定会和徐温撕破面皮。
公元927年,徐温病逝,时年六十六岁,追封齐王。徐知询被徐知诰控制起来,自此吴国大权落在了徐知诰手中。
公元936年,万事俱备的徐知诰终于按捺不住称帝之心了。可是吴帝杨溥正当年,既无过失(傀儡皇帝有个屁过失),又无疾病,徐知诰可不想等到杨溥死后再篡位,就决定找几位重量级的代表率队劝说杨溥提前让位。
此时,经过政治清洗和时间淘汰,当年的杨氏集团原始股东只剩下镇南军节度使李德诚和德胜军(治今安徽合肥)节度使周本最有份量,且两人当初都是赵鍠的部下。
周本是个比较纯粹的武将,本来不想掺合,可是架不住家人苦劝,只得硬着头皮担纲劝进大事。
经过多年政治风雨洗礼的李德诚早已不是当年的小给使了,他得为自己的家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