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101 安重荣与安从进(3)

谩骂,如果使者非要和他较劲,他正好可以借机杀之。一来二去,契丹使者都不敢正视镇州。

重荣上表晋廷,略言“。。。。。。陛下臣事北虏甘心为子,薄海臣民无不惭愤。何不变计誓师北讨,上洗国耻下慰人望,臣愿为陛下前驱”云云。晋主览奏却也心动,屡召群臣会议。刘知远劝他毋信重荣;桑维翰调镇泰宁军,闻知消息亦密疏谏阻,略云:

陛下得有天下,皆契丹之功,不可负也。今安重荣恃勇轻敌,吐谷浑假手报仇,皆非国家之利,不可听也。臣观契丹数年以来,士马精强,吞噬四邻,战必胜,攻必取。割中国之土地,收中国之器械,其君智勇过人,其臣上下辑睦,牛马蕃息,国无天灾,此未可与为敌也。今天下粗安,疮痍未复,府库虚竭,兵民疲敝,静而守之,犹惧不济,岂可妄动乎?

桑维翰字国侨,洛阳人,长相丑陋,而且身材短小,曾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不喜欢桑维翰的姓氏,认为他的姓与“丧”同音,所以一直得不到录用。后来他的父亲向张全义极力推荐,桑维翰在27岁的时候才取得进士的功名。

桑维翰进士及第后,投奔到石敬瑭的门下。后来支持石敬瑭与契丹勾结,同时为石敬瑭办理各项事宜,使得石敬瑭顺利地灭了唐朝,从而建立了后晋,所以桑维翰颇得石敬瑭的重用。

桑维翰表达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契丹势大不可图,现在虽然屈辱,但是固本练兵,以待天时。可以说,相当务实。至于七条不可与契丹冲突的理由,也是比较充分的。为了照顾石敬瑭的面子,他还列举出唐太宗李世民,汉家和亲求发展的故事。宽慰石敬瑭忍辱负重。

在阐述不开边衅,深固根本的大方针后,桑维翰紧接着的第二个观点就是:让石敬瑭北巡河北邺都防备安重荣。这么做是因为邺都是北国重镇,户口殷实。但是,此处的节度使杨光远正在汴梁叙职,而且此人同样骄横,不可托付此战略要地。万一,安重荣起兵谋反,夺了此地,就会成为汴梁大患。所以,桑维翰建议石敬瑭亲自坐镇此处,这样或剿或抚都比较灵活迅速。

收到这封秘奏后,石敬瑭一下子就安稳了。他深知,不把安从荣办了,他的位子就不稳。于是,他任命心腹元从刘知远为北京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作为西面藩篱。然后留自己的侄子石重贵为汴梁留守,坐镇后方。自己亲自带着杜重威移军河北邺都。杜重威这人是五代武将贪鄙暴虐的典型代表。有个绰号叫“瘟侯”。意思是百姓见他如瘟疫,避之不绝。后面我们可以看到他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