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可是李神医当面?(2)

通士兵根本噶不到人头,微薄的饷银还常常欠着,甚至连灾年朝廷都不发,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也是数年后南京直接兵变,作乱的士兵打得文武百官狼狈奔逃的原因,实在活不下去了。

所以两个本来大力整顿,施行高压政策的***突然失踪,兵营绝非万无一失,李彦直接道:必须防备贼人挑唆,利用将士作乱,此时杭州不能乱,还要戒备倭贼大举来攻。

胡宗宪点了点头,看向朱先:速速去给俞指挥报信!

是!

朱先抱了抱拳,飞速去了。

李彦接着问:锦衣卫和东厂之人有出现么?

马宁远道:已经赶到了,但他们恐怕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稳定局面。

徐渭嘿了声:张总督不喜锦衣卫,更不会给东厂好脸色,这些探子之前都在外,不然朝廷也不会派来监军瞧,他们来了!

正说着呢,一顶轿子匆匆抬了过来,赵文华走下,带着罗龙文快步进了府衙。

虽然夜色之下瞧得不是那么清楚,但从脚步的欢快来看,这位工部侍郎的心情显然不错。

徐渭对于严

嵩极为痛恨,在去年庚戌之变时,就直接写诗词怒骂,此刻语气里的憎恶也没有丝毫掩饰:这女干贼近来可是风光得很,杀了不少倭寇,张总督现在出了事,他更是想取而代之了!

胡宗宪心知肚明,赵文华所谓的风光,完全是建立在身旁之人的巧妙引导上,这位严嵩义子以前是不劳而获,现在指望一本万利,最后都将万劫不复。

但这等人坏事起来,也是恶心至极,别说让他统领抗倭,就算是暂代,都会把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所以这个时候,胡宗宪有了一个想法,一个七品官员不该有想法。

他略作沉吟,最后还是说出了口:若张总督和李巡抚暂不可归,浙江抗倭事宜,我当出面,尽力为之!

李彦正有此意,却不会事事安排,听到胡宗宪自己提出,欣然点头:汝贞好志气,我与你一同入府,尽力斡旋。

徐渭本就是狂生,哈哈一笑:自当算上我,同去!同去!

马宁远默默跟在先生后面,四人进入府衙,刚刚到了前院,就听到里面传来争吵声。

主要是赵文华在吼,数名官员在听。

为首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将军,名叫卢镗,也是抗倭名将,历史上仅次于俞大猷和戚继光,论战绩时间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