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光如炬,飞快扫过纸页上的数字:
八月十二日,晴。
收货:花岗岩石料,规格c级,路基填充用。
来源:南湖采石厂,有该厂开出的三联手工票存根,被仔细粘贴在下方。
采购单显示:单价:160元吨。
红字标注:此价格比县中心广场铺路所用同品级石料高出30元?。
实际数量:票据记录运来三车共48吨。
司机签名:王老五,车号:东h-7xxx。
魏长福旁注,墨色极浓,字迹因用力几乎划破纸张。
经组织四个壮劳力连夜分三次过磅复核,缺秤严重!
实际入库:不足30吨,只有28.6吨!
空车回程带水箱压秤入厂的嫌疑!
支付记录:乡财政所现金支付单据(复印件粘贴):依票据付全款(48吨160元7680元整)。
实际复核金额(应支付):30吨160元4800元(数字被红笔狠狠圈起)!差额:2880元!(旁边用墨笔重重写下:不知去向!)
林夕倒吸一口凉气!
这绝不仅仅是疏于管理,这是赤裸裸的、操作拙劣到极点却明目张胆的虚报冒领、短斤缺两!
“这只是一小笔。”魏长福的声音如同砂纸摩擦,沙哑、低沉,带着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和悲凉。
他那根饱经风霜的手指颤抖着划过那些歪斜的数字,指甲缝里嵌着经年累月抠弄石头积下的、永远洗不掉的乌黑污垢。“后面后面的坑,更大!深不见底!”
他又翻到一页更为详细的记录,日期是工程接近尾声、准备铺设最后的桥面用石板时:
十月五日,阴转小雨。
收货:铺面石板(规格:5050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