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84章 最好的回答(3)

稿子!”

“唉,老马,不是说了现在不要打搅我。”

关志豪叹了口气。

自己因为潘晓的信,伤透了脑筋。

一年多的时间里,因为潘晓引发的人生大讨论,华夏青年一共收到了6万多封信,编发了110多名读者的110多篇稿件,发行量也从全年的325万,上涨到了397万。

但自从潘晓的身份被揭穿,稿子的可信度遭到质疑,事态就朝着反方向的趋势发展。

本来,编辑部也没想过隐瞒,跟各大新闻单位说明过那封信的事实情况,就是把黄、潘的稿子整合,塑造出一个典型代表的‘潘晓’。

不是一个真人,而是一个符号。

但没想到,形势急转直下,非但没有引导好,反而让广大青年读者失去人生方向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迷茫、消极、失望

在如此被动之下,上头指示编辑部,必须尽快收场,以免招致更多负面的社会影响。

可要收场,谈何容易!

华夏青年是半月刊,眼看着最新一期发行的截止日期越来越近,关志豪很是无力。

“必须要看,而且是马上看。”

马笑冬把报纸拍在桌上:“我们的救命稻草找到了!这就是我们要的那篇收官大作!”

“是嘛?”

关志豪半信半疑地拿起来,阅读良久,脸上时而激动,时而沉重,突然一声长叹:“我们又何尝没有这个华夏梦。”

“华夏复兴梦!这个‘复兴’用的太棒了!”

马笑冬称赞道:“这个方言真的是好口才,他把我们所有华夏人心底的话全说完了。”

关志豪思考片刻,“嗯,就用它来做华夏青年这次人生大讨论的收官之作!”

“我马上去安排,这一期我们的重点就围绕‘青年的人生’和‘华夏复兴梦’展开。”

马笑冬抄起报纸,正要急匆匆离开。

“等等。”

关志豪叫住了他,“把那一首热爱生命,放在演讲内容的后面吧。”

“热爱生命?!”

马笑冬知道这首诗,但不知道这诗竟然出自方言之手,“什么!方言就是这个‘岩子’?”

“没错。”

关志豪微微一笑。

马笑冬想了一下,点头说:“这首诗倒是挺应景,放在稿件里,确实也很合适。”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