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68章 高山下的花环(1)

南宁,桂西电影厂。

厂长办公室里,韦必达翻起了这回分配到厂里的北电毕业生名单,越翻,眉头越皱:

保昌,怎么才只有这几个?

本来定下来是10个,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真正能来的就上面这5个。

郭保昌解释说有5个已经很不错了,这还多亏了以前厂里的同事,现在是北电摄影系的系主任,要不然,估计一个都不愿来桂西。

5个,就5个吧。

韦必达再扫了一眼,不禁地叹了口气。

导演系的张军钊、摄影系的章艺谋、肖风,以及美术系的何群、霍建起

毕竟,桂西厂地处偏僻,资源又少,远远不及西影厂、北影厂、上影厂这些大厂。

虽然少了点,但里面各个都是人才。

郭保昌重点提到章艺谋,我看过他拍的照片和电影,绝对是个好苗子,本来这人要分配到西影厂,但是,最后还是划给了我们。

为什么?

韦必达饶有兴趣。

郭保昌点到了章艺谋入学旁听的来龙去脉,虽然现在毕了业,但基本上进不了大厂。

韦必达眼前瞬间一亮,叮嘱说虽然电影厂的条件并不宽裕,住房条件更是少得可怜,但给他们每个人都安排最好的房子,毕竟是78年以来,桂西厂迎来的第一批大学生。

房子都已经准备好了,就是给方老师他们安排的那种,60平米的单间。

郭保昌会意地点头。

说到方老师,他们什么时候来?

韦必达语气里透着丝期盼。

郭保昌道:本来说是明天到的,但是刚刚军区来电话,说要往后推迟一两天。

韦必达疑惑道:怎么又改了呢?方老师已经到部队慰问了有七八天了吧?

说是因为方老师的一首词做成的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郭保昌推测道。

这个轰动,我估计肯定不小。

韦必达感慨道:没想到方老师年纪轻轻,不仅仅在、诗歌、戏剧、散文上,写得好,想不到在音乐作词上,也这么擅长。

郭保昌说:诗人和作词家,本就有共通之处,听电话里的意思,方老师写的还是一首军歌,在慰问期间广受部队的好评和传唱。

茅公收了个好弟子啊。

韦必达喃喃了一句,认真地问接待工作。

一切都安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