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86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1)

让他们独立拍片,确实比做多少思想工作,分多大的房子都要管用!

我就不信,这帮学弟不想进步!

郭保昌设身处地地一想,拍案叫绝。

郭导也不要太乐观。

方言夹了块九转大肠,边嚼边说。

这个主意,本来是给西影厂准备的。

在长安的时候,吴天名专门请自己出谋划策,但因为西影厂是个大厂,内部关系错综复杂,而他刚刚上任,位子才坐稳,掣肘的地方依然很多,没办法推行这项破天荒的改革。

西影厂不行,桂西厂未必就不行!

郭保昌语气里透着自信。

方言道:你们韦厂长会同意?

这我不敢打包票。

郭保昌慎重道:但以我对他的了解,他绝对不是保守传统的老顽固,一直在思变求变,要不然,也不会为了多要几个大学生,舍下这张老脸,亲自去求北电和中戏的老友。

韦厂长这个人确实很开明。

方言回想起韦必达留给自己的印象。

不仅开明,而且一心想把桂西厂,从小到大,壮大起来,所以在厂里德高望重,说话很有分量,否则也不可能压下那么多反对的声音,把那批好房子,都分给这帮大学生。

郭保昌放下了筷子。

看来郭导很有把握。

方言举起酒杯,和他碰了一杯。

船大难调动,船小好转弯,西影厂是大厂,而桂西厂是小厂,恰恰能更灵活。

彻底打破这项"当助手七八年才能独立拍片"的规矩,韦厂长或许不会轻易同意。

郭保昌道:但是破例给这帮年轻人一次独当一面的机会,就像这次把好房子分给他们一样,韦厂长未必不会同意。

这已经是个巨大的突破。

方言笑着说,如果桂西厂这么做,无异于打响了破除论资排辈的第一枪,首开先河。

那么,桂西厂的招牌极有可能在全国打响,不愁没有大学生愿意来,没准将来,桂西厂还能成为年轻一代电影人的摇篮。

您说的这些话,我都得记下来。

郭保昌笑道:待会儿给韦厂长打电话的时候,我就照您这个意思说,不怕他不动心。

方言放下筷子,郭导有没有想过让他们拍什么?

独立拍片嘛,他们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拍好了皆大欢喜。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