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多大面积?现场有什么可用的材料?给我十分钟,我需要准备工具。”
对方似乎被她异常冷静的反应镇住了,嘈杂的背景音也小了一些。一个略显沉稳些的声音接过了电话(可能是导演或制片):“老师您好,不好意思,现场太乱了。演员六十多岁,男性,皮肤偏干。剧情需要是三度烧伤,混合部分碳化效果,主要集中在下颌、颈部以及左侧脸颊,是爆炸后不久的新创面。我们这边原化妆师带的材料翻车了,硅胶、肤蜡、血浆啥的倒还有一些,但颜色和效果都唉!您需要什么特殊材料?我们立刻派人去买!”
蓝溪的大脑飞速运转,如同一台精密计算机调取着数据库。三度烧伤、碳化效果、老年肌肤质感、有限材料这些条件瞬间在她脑中转化为具体的技术方案和替代材料清单。
“不需要额外购买。告诉我具体地址和联系人。我四十分钟内到。”她说完,干脆利落地挂了电话。没有犹豫,没有讨价还价,没有自我怀疑。在专业挑战降临的瞬间,她体内那份被日常经营琐事和冷清现状所压抑的、对于极致技艺的渴望和自信,如同沉睡的火山般轰然苏醒。
她迅速打开那个专门定制的、内部结构极其复杂的三层特效化妆工具箱。这是一个微型的、充满魔力的军火库。她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精准地拣选出需要的物品:不同型号和硬度的硫化乳胶、医用级硅胶、肤蜡、酒精油彩、剧用血浆(不同浓稠度)、塑形刀、压痕工具、海绵、丝绒粉扑、一次性调色盘、消毒用品她的手指抚过那些瓶瓶罐罐和奇形怪状的工具,如同钢琴家熟悉每一个琴键,眼神专注而锐利。
她飞快地写了一张便条贴在门上——“紧急外勤,暂闭”,锁好门,背上沉重的工具箱,在园区门口拦下一辆出租车,报出市郊影视基地的地址。
一路上,她闭目养神,并非休息,而是在脑海中预演整个流程:老年肌肤的基底处理、烧伤边缘的过渡、水泡和焦痂的塑形、碳化区域的质感模拟、血液和渗出液的层次每一个细节都如同全息影像般在她脑中清晰呈现。出租车在晚高峰的车流中穿梭,窗外的霓虹闪烁与她内心的绝对专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到达片场时,天色已完全暗下。拍摄基地灯火通明,一片混乱喧嚣的景象。一个场务满头大汗地跑过来接她,引着她快步穿过各种布景和缆线,来到一个临时搭建的化妆棚前。棚外围着一圈人,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一个留着大胡子、脸色铁青的导演正烦躁地踱步,旁边坐着一位身穿破旧军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