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61章:立规矩(3)

开,引起了不小震动。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也有为他高兴的。与晓云同屋的小豆子拍着他的肩膀:“行啊浩子!不,现在该叫晓云了!班主亲自赐名,这可是头一遭!”

林师傅得知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惊讶,只是淡淡地说:“班主眼光向来毒辣。既然他认为你可塑,我自当尽力教你。但话说在前头,旦角之路比生行更难走,吃不了苦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晓云坚定地回答:“我能吃苦。”

于是,他的训练进入了新的阶段。上午的生行训练依旧艰苦,老沈头的要求甚至比以往更加严苛。下午的旦角课则是全新的挑战。

林师傅教学风格与老沈头截然不同。她细腻入微,注重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对眼神、手指甚至呼吸都有严格要求。

“旦角不是模仿女人,而是提炼女性之美。”林师傅示范着一个眼神,“要抓住那种神韵,而不是流于表面。”

她教晓云如何控制呼吸以支持唱腔,如何用细微的面部肌肉变化表达情绪,甚至如何走路、如何坐下、如何抬眼低头才能展现旦角特有的美感。

最困难的是唱腔。晓云正处于变声期,嗓音不稳定。旦角的唱腔要求高亢婉转,对他的嗓音是极大挑战。

“不要硬喊,要用气托音。”林师傅耐心指导,“感受声音从丹田发出,经过胸腔共鸣,最后从口腔出来。试着想象声音是一条丝带,抛向空中,柔而不弱,韧而不僵。”

晓云日夜练习,常常练到嗓子沙哑。有时甚至发不出声音,只能默默练习身段和表情。

老沈头虽然不直接指导旦角课,却时时关注着他的进展。每晚晓云独自加练时,老沈头总会“偶然”经过,指点一二。

“林师傅教的是正统路子,很好。但你也要找到自己的特点。”一晚,老沈头在看晓云练习红楼梦中黛玉葬花一段后说道,“每个人对角色的理解不同,表现方式也可以有差异。关键是真诚——你自己不信,观众更不会信。”

晓云若有所思。之后他不再单纯模仿林师傅的演绎,开始加入自己的理解。他回忆自己失去亲人的痛苦,将那种哀伤融入黛玉的角色中;想起对未来的迷茫,化作剧中人的彷徨无助。

渐渐地,他的表演有了灵魂。不再是机械重复动作和唱腔,而是真正地在塑造角色。

某日下午,戏班排练全本长生殿,原定扮演杨玉环的旦角突然喉疾失声。林师傅焦急万分,演出就在三日后,临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